百姓健康更有“医靠” |
|||
|
|||
今日浙江记者 沈华军 2024年12月28日,省卫生健康委与支付宝联合打造的“数字健康人·安诊儿”升级为2.0版,目标是让人人拥有陪伴一生的专属数字医生。“数字健康人·安诊儿”以医学人工智能大模型为基础底座,具备智能名医孪生、智能报告解读、智能健康档案、智能就医陪诊等功能,并集成了浙江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20余项数字健康服务。“数字健康人·安诊儿”自2023年11月上线以来,累计服务2000余万人次。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去年以来,浙江高水平推进健康浙江建设,接续建设“医学高峰”,强化县域医疗服务,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构建起上下贯通、联动提升的医疗健康服务格局。 “数字健康人·安诊儿”提供贯通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的医疗健康服务 “医学高峰”加快建设 走进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目之所及都是“高精尖”医疗设备。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说:“重离子医学中心代表的是目前全球放射治疗最高水平之一。中心建成后将填补浙江重离子放疗设备的空白,提升肿瘤疑难病症治疗效果,是我省打造‘医学高峰’的成就之一。” 让老百姓实现“看病不出省”,2019年,浙江省启动“医学高峰”建设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医学高地,提升疑难复杂疾病诊治能力。如今,“医学高峰”正加速攀登: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速推进中,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落地建设、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6年进入全国前三…… 研究型医院建设是浙江“医学高峰”建设的重要抓手。2024年,浙江首批遴选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6家、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10家、研究型医院培育单位16家,努力打造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2024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07项,其中研究型医院建设(培育)单位获批项目占98%。 目前,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浙江)、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华东)已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复设置运行,心血管病、创伤、呼吸、癌症、精神疾病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并上报国家卫生健康委。浙江省“医学高峰”建设单位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13个。 “目前我省疑难复杂疾病诊治能力增强,三级公立医院四级手术人次位居全国第二位。”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转变不仅彰显了浙江医疗技术的精湛,也体现了临床服务能力的提升。 县域医疗优质提升 有这样一家县级医院,患者都愿意留下治疗。“我们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将本院优秀骨干送往国家医学中心、欧美发达国家标杆医院学习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陈翔说,“智能化软硬件设备的投入、人才的培养、医疗服务的提升和精细化的管理,让我们成为老百姓信任的医院。” “县级医院也要高水平发展。”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浙江省以县级医院为重点实施卫生健康领域设施设备更新行动,2024年县级医院更新重点医疗设备799台,投入超3.6亿元。同时,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七大行动”,加快县级医院心血管、癌症、儿童医学、老年医学等专病诊治中心建设,布局建设县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552个,县域急诊急救“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 2024年,全省平均每月下沉省市医院专家443名,诊疗患者30余万人次,开展手术近2.4万台次,培训当地医护2.7余万人次,累计招生培养定向医学生21600余名,培养当地技术骨干538人;实施“万名基层医生进修三年行动”,已派出基层进修人员6255人次;普及应用医学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临床辅助诊断系统覆盖1391家基层医疗机构;创新发展“固定+流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形成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车为载体的巡回诊疗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浙江72个县(市、区)组建成165家医共体。全省县域就诊率从2017年的85.8%提升到2023年的91.3%。数字变化的背后,是浙江县域医疗服务强起来、城乡医疗资源差距逐步缩小的可喜进步。 浙江省国医名师在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带教 全民医保持续加强 医疗保障是人民健康福祉的关键所在。数据显示,浙江已构建起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保参保扩面持续推进,基本医保参保人数5682万人,较2020年新增125万人。 浙江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成效显著,形成了国家组织、省际联盟、省级和市级联合的工作格局,药品和耗材的采购成本大幅下降,为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来自省医疗保障研究会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浙江已落地执行534种药品(含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落地执行23类耗材(集中于骨科、心内科),涉及的品种年节约采购资金超过100亿元。 得益于集采带来的费用结构优化,浙江将医疗新技术纳入医保,助力医疗机构探索新技术、新项目。 浙江省中医院成功申报了中医手法排乳、熬拌敷疗法、脐针疗法等一系列中医新技术并纳入医保;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有20余项前沿技术纳入支持范畴,特别是在DRG清算体系中,针对创新技术等出台了新技术费用激励政策。这项举措既有效缓解成本压力,又促进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持续发展。 作为全国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三个试点省份之一,浙江已确立6261项收费项目,其中4911项纳入医保。通过不断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积极发展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浙江不断提升医保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医疗服务的全面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