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5年第二期
让劳动者增技增收

2025-01-31 16:2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沈佳薇

今日浙江记者  沈佳薇


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日益壮大、“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全面铺开、现代“新农人”带动超百万农民增收致富……放眼之江大地,“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的美好生活画卷正徐徐铺展。

近年来,浙江聚焦“劳有所得”领域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就业创业、技能提升等方面工作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加快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舟山市定海区车工(数控车工)职业技能大比武


就业优先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1月17日上午,一年一度的浙江省“春风行动”如期而至。启动仪式现场推出2700余个岗位,涵盖制造业、服务业、电子商务等领域,种类丰富、待遇优厚。

作为浙江促进就业、帮扶重点群体就业的重要载体,“春风行动”已连续成功举办20年,有力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活动将持续至3月中旬,全省预计举办线上线下活动1000场以上。

近年来,浙江为全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颁布实施《浙江省就业促进条例》,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促进相结合、政策力度与服务温度相协调,打好稳就业促就业系列“组合拳”,较好实现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聚焦重点群体,浙江深化“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模式,迭代升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应用场景,完善“发现—服务—就业”闭环管理,推动重点群体精准摸排一个不落、五级贯通责任到人、动态跟踪闭环管理。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各地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扶持政策,创新开展“百万岗位进校园”等专项行动,2024年将“为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开发见习岗位”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开发见习岗位5.5万余个。

为了让人力资源畅通流动、高效配置,浙江还探索构建省域统一的人力资源大市场,推出线上“云店”“用才宝”,运用AI技术开展人岗智配,实现“个人一键查岗、一键投档,单位一键查档、一键邀约,双方一键沟通、一键签约”。目前,该平台在线注册企业14.1万家,已发布岗位113万个,人岗智配率达82%。

2024年,浙江城镇新增就业118.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在浙省外劳动力规模超过2300万人,其中脱贫人口235万人,切实扛起了就业大省的责任担当。


以技立业

打造省域技能型社会


在浙江固特气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招鲜”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如火如荼开班中。“没想到还能在车间上课,边教边学,直接上手实操,希望早日成为熟练工,拿到更高的工资。”2024年刚入职的技工张高峰,通过参加“送训入企”的职业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了焊工技能。

在浙江,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吃上“技能饭”,这与高水平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密不可分。

构建技能培育体系,提升劳动者技能素养。各地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建立职业培训差异化补贴制度,加快培养重点产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布局建设覆盖城乡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努力让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提升技能、实现就业。2024年,浙江新增技能人才86.9万人、高技能人才39万人,其中制造业类占比45.1%,与产业结构高度吻合。

构建技能创富体系,推动技能人才增技增收。浙江整合金融、财政等各类资源要素,推动全省9673家规上企业建立体现技能价值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将协商内容扩展到对技能提升、技术革新和竞赛奖励津贴补贴等方面。积极探索“以技授信”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推出“技能共富贷”“技能共富保”,2024年以来发放贷款超1200亿元,298万名技能人才获得授信。

构建技能生态体系,营造“以技立业”氛围。各地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分类目录,按规定落实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优惠政策;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遴选产生3名首席技师和56名特级技师;持续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2024年以来全省开展竞赛1100多场,参赛人员近15万人次,还成功举办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我省选手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3金1铜2优胜的历史最好成绩……如今,浙江的技能人才“有上升通道、有政治荣誉、有社会地位”,成就感、获得感、荣誉感更足了。


台州“新农人”在农创基地开展直播实操培训


城乡融合

放大创业促就业倍增效应


漫步海岛舟山普陀区展茅街道黄杨尖村路下徐,颇具创意的小店随处可见。这里是舟山首个乡村创业基地,如今已聚集创业生态50余家,培育乡创客160余人。

“想不到在海岛创业,也能享受创业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大礼包。”2022年,“90后”农创客夏子喻被这里的创业资源吸引返乡,从事挖掘、包装、销售舟山农特产品。如今,她的团队成长到22人,已助力200名乡村特产带头人成为助农主播。

近年来,浙江积极创新探索“千万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科学路径,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增收八招”,即产业创富招、集体带富招、生态聚富招、科技致富招、活权促富招、人才领富招、流量引富招、区域帮富招。“八招”出击,招招精准:

用好产业创富招,念好“土特产富”四字诀,建成产值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126条,实现总产值3216亿元,吸纳从业人员470万人;

用好人才领富招,推进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累计培育农创客超8.4万人、现代“新农人”26.5万人,带动超百万农民增收致富;

用好科技致富招,升级农业“双强”驱动器,率先实现粮油作物农事服务全覆盖,现代农业发展质效齐升;

……

随着互联网、现代物流体系等客观条件愈加成熟,浙江以整村、整镇、整县甚至整市为单位投入市场,有效落实以产业促进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激发规模效应、品牌效应。譬如“丽水山耕”,形成了“强村公司+村集体+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公用品牌联农带农富农的新机制。在“丽水山耕”的助力下,丽水市产值超10亿元的品质农业全产业链已有10条。

此外,浙江还持续深化“无欠薪”行动,构建以“安薪指数”为核心的数智化欠薪治理体系,全省“安薪指数”达到97,连续7年获得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A等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