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5年第二期
幼有善育不负众“托”

2025-01-31 16:05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岑文华 潘层林

岑文华  潘层林


幼有善育是千家万户心之所盼。近年来,浙江持续将托育服务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和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加快构建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布局合理、普惠为主的托育服务体系,让广大家庭“托得到、托得起、托得好”,不断擦亮“浙”里幸福底色。


宁波市镇海区西门社区便民育婴服务周活动


加强政策集成


据统计,浙江有110余万名3岁以下婴幼儿,超过三成的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

把准群众需求点,省委、省政府将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打造“浙有善育”标志性成果,连续5年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和重点改革任务,建立省领导季度调度、核心指标和重点任务月度晾晒排名等推进机制。

以托育服务的实际需求和落地应用为导向,浙江在全国较早发布省级“十四五”托育服务发展规划,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相应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完善托育服务设施布局,配套托育机构建设补贴补助、运营奖补、保育津贴等保障政策,建好百姓家门口的托育园。

2024年9月,开在杭州市临平区妇幼保健院内的优优托育园在全省率先推出“夜托”服务,为18—36月龄的幼儿提供17:30—24:00的夜间托育。“来咨询的家长很多,大多都是要上夜班的宝爸宝妈。”托育园负责人说。

杭州市多部门联合印发《杭州市推进用人单位托育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目前全市有47家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举办托育机构,实现“带娃上班”;12家医疗机构成立杭州市卫健系统托育服务联盟,推动就近入托、资源共享。

宁波市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的形式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市、县两级联合设立婴幼儿照护财政专项资金,“真金白银”保障普惠托育。

针对6—24个月小月龄婴幼儿托育需求,浙江还编订2岁以下婴幼儿托班一日生活安排操作指南,优化“乳儿班”和“托小班”环境,引导奖补资金向“小月龄托”倾斜。杭州市在拱墅区试点开展规范化小月龄托育服务基础上加快推进2岁以下托育服务,有效促进职场产假与“乳儿班”托育服务供给无缝衔接,广受家长欢迎。


丰富托育解法


杭州、宁波、温州荣获国家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杭州市妇产科医院等15家单位获评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称号……聚焦破解“入托难”“入托贵”,浙江各地因地制宜丰富托育解法,让更多群众就近享受优质普惠托育服务。

作为省级婴幼儿托育服务试点区,台州市路桥区积极探索家庭式社区微托育点,颁发国内首张合法登记的家庭托育服务营业执照和家庭托育点托育牌照。同时,发挥社区基础优势,用活儿童之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等阵地资源,充实托育场景,满足家长多元化托育需求。

在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春泽小鹿”托育园成为园区双职工家庭托育的首选。这是海宁市首个公助民营的产业园区嵌入式托育园。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说,产业园有自有场地和设施,办托育园的运营成本较低,为职工减轻了育儿成本,还对园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浙江统筹政府、社区、市场三方力量,建立以家庭照护、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幼儿园办托班等5种模式为主,家庭托育点和社区驿站为辅的“5+X”托育服务体系,大力推动企业、医院、高校等单位与社区共建托育机构,优化“家庭—社区—单位”托育服务,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

强化数字赋能,让托育更方便可及。浙江建成婴育数字化集成应用,在“浙里办”上线办托、入托“一件事”服务模块,实现群众办托和入托“网上即刻办、线下零次跑”;丰富儿童预防接种功能模块,构建儿童成长评估模型,为家长提供线上自我监测和专家指导;通过对托育资源布局及托位数的实时监测,实现全省6400多个托育机构“一张图”。

抓住人才这个善育关键,浙江完善托育人才培养体系,各地工会积极开展托育服务专项技能培训,举办育婴员职业技能竞赛、保育师职业技能竞赛,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


创新医育结合


在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东方未来托育园,儿保医生每周都来看望“乳儿班”宝宝,监测生长发育状况,开展发育筛查等。目前,杭州市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已实现儿保医生签约全覆盖,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生长发育、心理行为等开展健康宣教、家庭养育照护指导。

儿保医生走入婴幼儿照护机构,源自浙江创新打造“医育结合”服务模式,推动托育事业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迈进,让家长“放心托”“安心托”。

构建医育结合“1+1+X”托育指导体系。全省依托各级妇幼保健院建设60余个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托育机构园长、保育员、保健员等从业人员提供岗前职后培训;依托基层医疗机构建立380余家“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在群众家门口为婴幼儿提供医疗、保健、预防接种、发育筛查、育儿指导等服务;依托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建设2000余家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为30多万个家庭提供专业健康管理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在乡村,推出健康指导员制度,乡镇社区儿童保健人员作为健康指导员派驻至托育机构,与辖区托育机构签约,定期提供专业化照护指导,普及保育基本技能,宣传安全保育意识,提升科学保育素养。

浙江还创新中西医协同机制,将中医药融入婴幼儿照护服务环节,推动县级以上公立中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设立中医儿科,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开展中医专科服务。目前90%妇幼保健院、100%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儿童中医药服务。

截至2024年11月底,浙江千人托位数4.39个,科学育儿知识知晓率90%,群众入托意愿大幅提升,0—3岁婴幼儿入托率达22.3%。3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由2020年的98.09%上升到2023年的98.66%,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由3.34%下降到3.0%,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得到控制,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改善,相关健康指标持续向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