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优教扩优提质 |
|||
|
|||
舒玲玲 城乡教共体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覆盖率达到99%以上,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1.4万个,持证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95%,为全省义务教育学校配备午休装备104万套……2024年,浙江教育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变中图强”的高分答卷,加快推动“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升级跃迁。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仙居学校配备“可躺式”课桌椅让学生舒服睡午觉 强供给 再扩容 2024年9月,在宁波市鄞州区堇山湖畔,修葺一新的塘溪镇中心学校正式投用,开设小学部18个班、初中部15个班,可容纳学生近1500名。虽然地处农村,但学校里体质健康室、信息技术与语音室、红色研学馆等一应俱全,还高标准配备了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形成了动静分离、功能互补的教育生态系统。 这是鄞州区实施的“鄞领优学提升工程”成果之一。通过建立学龄人口发展数字化模型,科学编制教育资源配置规划,鄞州区统筹做好“随人走”教育资源动态布局,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结构变化对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提出的新要求。2024年全区新增学位7350个、新增省现代化学校13所。 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区域增减分化等新情况,浙江各地纷纷建立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一减一增”科学做好供给文章。一方面,稳步减少红色预警学校、有序撤并小规模学校;另一方面,持续做好人口集聚地区中小学新(改、扩)建项目,2024年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1.4万个,完成计划目标的190%。 抬高底部,保障随迁子女享受同城优质教育。乐清市一边引导民办随迁子女学校退出办学,一边推动有学位的公办学校“零门槛入学、零手续转学、零拒绝办理”,实现了随迁子女入学转学从“一件事”到“关键事”的集成改革。乐清市还率先设立5家嵌入式教育服务站,为企业员工提供“店小二”式暖心服务,仅2024年就服务新居民积分入学300人、优待人才子女入学1021人。 高原筑峰,超额完成普通高中扩容增量计划。宁波市持续加大优质普高建设力度,不仅新建了镇海中学甬江校区、海曙中学等高水平普高,还鼓励全市优质示范普高带头扩招,更通过现有资源挖潜、校舍资源融通、名优教师引进等,有效扩容普高优质学位。不仅如此,宁波市还探索在多所优质中职学校开展综合高中试点,允许学生多次选择和分流,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通道。 宁波市江北区甬港幼儿园小朋友与人形机器人互动 促均衡 追优质 2024年12月,平阳县实验中学教共体举办首届数学节活动,城区老牌名校和两所乡镇初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在游戏中感受数学之美;2025年1月,安吉县报福小学、杭垓小学和章村小学共同规划学生寒假生活,设计阅读、劳动实践及跨学科作业,引导农村学生融入村、镇(社区)发展,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在浙江,一个个教共体走村入镇、跨山越海,如雨后春笋般覆盖浙江全域,成为破解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四大教育差距的重要抓手。 率全国之先全省域推动义务教育城乡教共体和跨地教共体建设,浙江已有47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校区)参与城乡或跨地区教共体结对,让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流动起来,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 龙游县沐尘畲族小学是衢州市唯一一所少数民族小学,规模小、离城远、教师结构性缺编。但从去年起,县里推行的“共享教师”改革,让沐尘小学得以共享溪口小学的专职音乐教师。在龙游县,56位“共享教师”在全县31所中小学校开展流动教学,让1.2万余名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县城同等水平的教育资源。 在舟山市,教师结构性缺编的另一解法是市域统筹教师编制和人员使用,实现编制市管、人员县用、动态统筹。2024年秋季学期,舟山二小北校区扩班8个,面临新进教师的用编问题。得益于“市管县用”机制,该校拿到了11个跨区域编制,极大地缓解了用人的燃眉之急。 2024年,浙江有24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数量居各省(区、市)之首。浙江也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分布全省所有设区市的唯一省份。 深改革 优服务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学生玩成一片,吹泡泡、跳房子、转呼啦圈;德清县春晖小学教育集团东风校区在公共区域设置体育器材共享区,方便学生就近就便随时拿取;杭州市学军小学专门安排行政教师进行课间巡逻,严查教师拖堂现象……浙江多地小学课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多的不只是休息放松的5分钟时间,更丰富了阳光健康的生命体验。 保障课间活动、建设示范食堂、推广午休躺睡、升级智慧接送、强化近视防控……浙江教育公共服务打开更多“小切口”,着力写好学生健康成长“大文章”—— “食”事实办,确保学生吃得好、吃得健康。温州市探索“ABC套餐自主选择+添餐”个性化服务模式和“窗口选餐+特色风味餐档口+添餐”多元化供餐模式;绍兴市推出全国首个餐用具消毒房地方标准;宁波市北仑区探索“四色码”监管校园食品安全;义乌市聘请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担任中小学校食安副校长…… 幸福“躺睡”,确保学生躺得下来、睡得更好。湖州市各县(区)科学制定午休躺睡方案,推动可躺式装备从“睡具”向“教具”转变;衢州市配齐配足配好午休装备,已超出省定任务5000余套;金华市累计投入4500万元推行午休躺睡改革工作,因校因地制宜解锁花式躺睡。 无忧接送,确保家长精准接娃、高效接娃。义乌市探索上下学精准接送模式,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58个上下学接送区并配备精准接送系统;宁波市奉化区定制“雏鹰专线”公交,并将服务时间延迟至下午托管服务结束后;嘉善县打造校园智慧接送系统,以四类接送模式实现学生上学路全覆盖;德清县实施“舒心送”工程,6所学校新改扩建地下停车场,为家长提供接送车位1800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