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富之路 |
|||
|
|||
中共嵊泗县委书记 杨 松 嵊泗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千万工程”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的工作部署和全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精神,切实强化县委“一线指挥部”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靶向施策,奋力走好走稳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确保到2027年全县GDP总量突破200亿元。 嵊泗诸湾 持续激发 海洋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聚焦港口、旅游、渔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效不够明显等问题,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将海洋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做强港航物流产业。全力服务保障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围绕市级行动方案提出的“三基地两中心”目标定位抓好任务承接,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地见效。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推进三大百亿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大宗商品储运MJS基地9月30日开港运营,LNG站线扩建项目一期年内投产,到202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25亿吨。 做优海洋文旅产业。把握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契机,大力发展“甜蜜经济”,投用“相遇·花鸟”定制客船,推动“婚登+文旅”深度融合。对标5A景区标准,全力打造以泗礁本岛+黄龙为核心的“福如东海”景区和东部三岛联动的“爱屿天涯”景区,推动旅游业态的招引培育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实现旅游产业链、交通链、服务链融合贯通。力促游客接待人次年均增长10%,到2027年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70亿元。 做精渔业产业。锚定“渔获交易地、渔船补给地、渔民休闲地”目标,大力发展渔港经济,加快推进总投资12.25亿元的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嵊泗贻贝”全产业链,建成“一米八”贝类产业园二期项目,丰富鲜活鲜冻贻贝品类,进一步提升贻贝产品竞争力。积极探索推进深远海养殖,全面开发海马、绿鳍马面鲀等多品种养殖和羊栖菜—牡蛎—小刀蛏立体式养殖。培育壮大“百年渔场”嵊泗海鲜公共品牌,推动海岛土特产“加工+餐饮+展销”全链融合发展。到2027年“一条鱼”全产业链产值超126亿元,养殖户户均年收入25万元以上。 深入推进 “小岛迁、大岛建”融合集聚 聚焦县域人口分布相对分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等问题,将深化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作为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引导外岛群众向泗礁本岛和县城集聚。 强化迁居保障“搬得出”。实施迁居安置房保障工程,盘活改造泗礁本岛存量闲置资源,完善自行安置、租房安置、养老机构安置等多样化、差异化安置方式,将迁居群众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满足迁居群众基本需求。落实迁居群体“带权进城”,确立迁居群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不变,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不变,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块地”权益不变,推动迁居人员享受迁入地同等待遇,切实消除后顾之忧。年内完成滩浒岛、西绿华岛剩余2个偏远小岛的整岛迁居,推动建制乡镇以下小岛常住人口全部清零,到2027年城镇化率达到72%以上。 优化服务供给“住得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深化迁居“一件事”改革,落实迁居补助政策,完善住房、就业、养老等26项清单化帮扶举措。建立镇村两级干部“一对一”定期联系、包保回访制度,引导迁居群众积极主动参与迁入地社区治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拉近心理距离、感情距离,推动迁居群众真正实现思想融入、行为融合、生活融洽。 拓宽增收渠道“过得好”。完善股权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优化家庭收入监测全息画像数字化平台,准确识别提低对象,精准落实政策匹配,到2027年家庭年可支配收入20万—60万群体比例达到47%,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5万元。大力实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专项行动,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城商贸服务业、渔港经济区配套产业,统筹推进共富工坊、共富市集建设,进一步挖潜拓展就业岗位,更好实现“产业聚人”。 着力构建 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新格局 聚焦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均衡充分等问题,加快构建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普惠可及。 优化教育发展路径。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完成马关小学撤并。加强与学军中学等杭州优质学校的跨区域教共体建设,实现课程、备课、作业、考试、教研“五同步”。积极稳妥试点中考制度改革,实现普通高中“愿读尽读”,确保教育现代化指数保持A等。统一县域托育服务标准,依托公办幼儿园增设托位,降低入托幼儿月龄限定,实现城乡普惠性小月龄托幼一体化服务全覆盖。 健全医疗保障机制。深化“三三”医改模式,推进县级医疗机构“三院合一”、县乡村资源“三级贯通”、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以医共体“人财物编药保”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口,打通医疗资源流动堵点,实现医疗资源在县乡村三级机构间的合理配置。牢牢把握医疗功能、城市功能、社会功能三个功能内涵,扎实推进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项目,确保今年年底开工。优化“固定+流动”巡回医疗服务,构建常用药配送服务网络,健全海陆空海岛急救转运体系,做到基本医疗服务不出岛、一般疾病不出县、突发疾病可急救、疑难杂症可远程、检验结果可互认,到2027年县域就诊率达到92%以上。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养老机构布局,推进嵊山枸杞养老服务一体化、黄龙乡四村养老机构整合,有序引导外岛老年群众往本岛集中养老。建成投用县医康养联合体,实现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低保老年人、低保边缘老年人等7类兜底对象县城集中供养。加强渔农村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推动养老机构收费、服务、监管和薪酬四个标准全县统一。优化城乡一体化助餐配送服务,健全老年食堂运营监管制度,实现“阳光厨房”全覆盖。 嵊泗将大力弘扬“六干”作风,锚定目标不放松,接续奋斗抓落实,全力交出海岛共富特色之路高分答卷,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