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加快健全城乡就业创业体系

2025-03-15 10:4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吴伟斌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  吴伟斌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关键之年,省委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4+1”重要要求,强调要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促进经济稳进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省人社系统深入贯彻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2”部署要求,坚持以健全城乡就业创业体系为主线,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努力让“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成为浙江就业工作的鲜明标识,为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注入源源不断的民生活力。

 

以就业优先为导向,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经济脉搏,营造更加友好的就业环境,对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基础性保障作用。要坚持以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为总牵引,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完善协同促进就业工作机制,推动财政、金融、产业、消费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用好用足稳岗返还、税收优惠、就业补贴等政策,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着力扩大民营经济就业蓄水池。加强省属企业与市县国资和央企联动机制,以项目为牵引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就业增长潜力,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推进“直播+平台经济+跨境电商”三位一体发展,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小店经济、健康经济、银发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创造更多就业新增长极。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以兜牢底线为保障,健全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体系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是健全城乡就业创业体系的重中之重,稳住了重点就业群体,也就守住了就业工作的底线。

        要牢牢抓住重点群体这个“牛鼻子”,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与政府帮扶相结合,深化“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模式,依托“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平台,优化城乡统筹的就业困难人员管理服务制度,扎实推动重点群体精准排摸一个不落、五级贯通责任到人、动态跟踪闭环管理,高质高效办好“为80万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帮扶”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针对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客观实际,深入把握群体特点,全面分析就业需求,加强就业预期引导,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度机制,加大差异化和适配性政策供给,组织实施一系列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开发更多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全力稳定公共部门岗位供给和公益性岗位开发,大力实施基层就业服务项目,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到一线基层实现人生价值。

 

以创新创业为引领,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创业不仅是就业之源,也是发展之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创新创业的优势,加快健全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着力构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的支持体系,持续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充分激发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聚焦不同业态创业者不同阶段的创业需求,优化创业培训服务,加大培训资源供给,帮助创业者提升创业能力和本领。落实自主创业金融扶持政策,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创业补贴等政策,推动创业担保贷款降门槛、提额度、优流程。大力推广基层党组织统领,村经济合作社、合作企业、专业协会带动,创业户、农户等广大群体共创共享、合作创业的“1+3+N(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组织形式,推动各地学习安吉县吸引青年入乡做法和舟山市“没有围墙的创业园”试点经验,统筹加强项目、资金、场地等创业要素支持,引导政策、资金、项目等创业资源向乡村、山区海岛倾斜,加快打造一批“乡创空间”,推动城乡人才双向奔赴、相互赋能。

 

以技能赋能为支撑,激发就业提质增收内生动力

 

  技能是破解“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更是提高就业质量、促进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要持续高水平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围绕“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布局建设“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实现技能培训基地和站点全省县城和中心镇全覆盖。

  大力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和技能强企行动,摸清重点行业企业用工需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大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全年开展重点领域技能培训50万人次以上。落实“新八级工”制度,以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评聘为引领,带动广大企业职工学技能强本领。指导企业将职业技能等级作为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推动工资分配向技能人才倾斜。深入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高水平建成10所一流技师学院和69个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在设区市和工业强县打造一批特色技工院校和若干个特色专业。积极打造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全面落实技能人才保障激励政策,健全“技能共富贷”等“以技授信”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全力营造技能最优生态。

 

以均衡可及为目标,推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一体化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突破口,必须全力做好城乡就业公共服务均衡可及这篇“文章”。要以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为牵引,更好统筹全省各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点和力量,提供覆盖全域、贯穿全程、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全周期公共就业服务。

  大力推广“浙里就业”综合服务站点建设试点经验,建成一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持续深化人力资源大市场集成改革,归集发布岗位200万个,通过AI赋能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完善城乡一体零工市场服务体系,以增值化服务理念构建“零工市场+”服务,归集发布零工岗位100万个以上。持续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纵深推进“浙江无欠薪”行动,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四实”管理改革,努力实现欠薪案件动态清零。加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推行一站式调解,切实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城乡就业创业环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