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5年第一期
努力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贡献衢州力量

中共衢州市委书记 高 屹
2025-01-15 15:14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了2025年我省经济工作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衢州一以贯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贯彻殷殷嘱托,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衢州担当,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核心任务,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迭代优化并统筹推进十个“桥头堡”建设和“五链”融合、新型城镇化“10+2”重点工作,坚定不移忠诚干、务实干、担当干、创新干、团结干、廉洁干,全力以赴抓项目、拼经济、争发展,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和重点工作排名在全省“保五争三拼第一”,一鼓作气打好打赢“十四五”收官之战,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多衢州力量。

 

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


深化“五链”融合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持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融合为主牵引,深入实施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等六大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前瞻布局新型显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新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衢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突出“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90个以上,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高于面上投资增幅。

  全面落实省委建设创新浙江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深化省级科技及体制“双创新”改革试点,加快浙大衢州“两院”二期、衢州复旦研究院建设,启动与电子科大新一轮战略合作,推动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实体化运行,力争创成国家创新中心、国家中试验证平台,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以上,全社会R&D投入强度提升幅度走在全省前列,创新指数保持在全省第二方阵。


纵深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积极探索缩小“三大差距”新路径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经验和方法,深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推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走在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76以内。

  谋划推进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深入实施美丽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力争衢州古城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持续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统筹“人、地、钱、房、岗”五大要素,聚力推动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力争完成共富搬迁2万人以上、自然村整村搬迁100个以上,县域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保持在45%以上。

  深入实施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集成改革,完成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1万人以上。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化实施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加快打造“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2.0版,推动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全链发展,力争“双柚”、油茶、茶叶“三大百亿”产业总产值突破180亿元。

 

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市县一体集成改革、碳账户体系改革等11项攻坚性改革,迭代提升“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处置机制,加快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谋划召开以开放为主题的市委全会,对标落实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要求,加快建设开放平台,积极培育开放主体,大力招引外资入衢,全力推动衢州综保区成功申建、封关运营,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000万吨,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以上。

  加快金衢丽产业带协同发展,持续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再上新水平。

  

深入实施民生“夯基工程”,更好回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聚焦民生领域补短板,持续拓展民生“夯基工程”,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谋划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结推广龙游县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经验和做法,加快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共服务配置机制。全市域推进“1+6+N”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帮扶重点群体实现就业2万人次以上,努力做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城市,做优做实助餐、助洁、助医“助老三件事”,力争全市普惠性幼儿园比例、义务教育段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均保持在95%以上,县域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全市域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圈”。

 

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不断拓展长远可持续发展新空间

  

  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全力承接落实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和省“8+4”经济政策体系,聚焦地方政府专项债、“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3条赛道,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全力争取上级政策要素支持,全市政策资金争取份额占全省比重力争达到GDP占比的2倍以上。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认真落实省分类分层分级协调机制,高效运行市“四大办”统筹协调机制,按照前期突破、开工建设、续建加快、竣工投运“四个一批”,清单化推动甬金衢上高速、杭淳开高速等项目开工建设,杭衢铁路、开化水库等项目建成投运,省“千项万亿”工程新建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50%、上半年80%、10月底前全部开工,力争1079个实施类市重点项目全年完成项目投资1800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展现担当作为、实干争先新气象

  

  始终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首要之责、根本之责,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机制,每季度开展经济运行分析调度,高质量提出“十五五”规划建议。

  深化实施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科学精神“两专”能力提升工程,动态保持500名以上干部在改革发展、“双招双引”、开放开发等一线实战历练。

  坚持以实干实绩论英雄,建立落实“一线培养、一线推优、一线考察、一线使用”实战选才机制,选树一批“三看”“三破”“三到”选贤任能典型,加快锻造能力过硬、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

  打好干部严管厚爱“组合拳”,持续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关爱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全部资源聚焦发展、全体干部服务发展、所有制度机制有利于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