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
|||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 彭佳学 |
|||
|
|||
2025年,宁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的重要回信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紧扣“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等重大使命,树立大追求、抢抓大机遇、展现大担当,扎实推进“十项重大工程”,加快城市数智化、新能源化、国际化转型,全力以赴稳预期、扩内需、强创新、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推动经济规模和质量迈上新的大台阶、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社会大局保持平安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努力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中海油宁波大榭石化产业基地 ●全方位扩大内需,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用足用好国家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机遇,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迭代优化消费券政策,不断扩大住房消费、新能源消费、数智消费、服务消费、文旅消费,大力发展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深入实施“千项万亿”工程,持续优化投资结构,谋划推进一批制造业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加大城市更新、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提升民间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规模质量,全力争取“两重”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审核自主权试点,全力推进招大引强和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增强投资后劲。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全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构建“520”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科创平台提能升级、高等教育攀高跃升行动,提升甬江科创区发展能级,建强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等平台。深化“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大力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导向的创新联合体。健全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迭代实施甬江人才工程。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健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运用机制,组建百亿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提升概念验证、检验检测、中试熟化等科技创新服务效能。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绿新高、大优强”导向,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迭代打造“361”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落实“2070”产业集聚区布局,突出标志性、战略性、前瞻性,加快打造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能源等六大高能级产业集群,超前布局人形机器人、空天开发、新型储能等一批未来产业新赛道。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面向常住人口深化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推动公共服务扩总量、提品质、促均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迭代升级“甬上乐业”服务体系,探索低成本创业政策举措,健全重点群体就业增收扶持政策。持续优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共富型大社保体系。深化文化惠民,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完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让文化养分普惠城乡、润泽人心。统筹优生、优育、优养支持政策,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医康养护”一体化试点和适老化改造,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动重大改革落地见效,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完善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推动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性政策取向一致、直达快享,全面提振企业信心和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探索建立国企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核心功能增强、竞争能力提升。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推进“数据要素×”行动,争创国家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市 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和空铁一体宁波枢纽,构建“省域1小时交通圈”。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办好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推进开发区整合优化、争先进位。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城市窗口传播计划,办好射击世界杯、羽毛球亚锦赛等活动,塑造城市国际化形象。打好外贸“稳拓调优”组合拳,培育壮大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大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深化区域协同城乡融合,加快打造现代化都市圈 全面落实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动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2070”产业集聚区深度耦合。深入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特大镇“扩权赋能”、山区海岛高质量发展等行动,扎实推进和美乡村、未来乡村、公园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持续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快甬舟、甬绍、甬台一体化发展,携手打造世界一流现代化都市圈、构建世界级湾区。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环境质量。聚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推动全社会更加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建设更高水平的大美宁波。 ●加强治理能力建设,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力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持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确保实现整体安全、系统安全、本质安全、全面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完善“141”基层智治体系,夯实平安善治根基。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昂扬干字当头拼搏奋进的精气神 做好各项工作,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筑牢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政治根基。贯彻落实省委“六干”要求,健全高效统筹、闭环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健全突出实绩、注重实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净干事、激励担当的严管厚爱机制,健全一致同功、合力成事的协同协作机制,推动全市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交出服务大局、争先进位的高分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