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
|||
中共湖州市委书记 陈 浩 |
|||
|
|||
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必将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就。湖州全市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对标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部署要求,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湖州市吴兴区三一履带物料装卸机生产基地 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湖州市将聚焦一个目标、创优三大环境、攻坚六大重点,即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定位,创优“机制最有效”的市场环境、“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人才最有感”的创新环境,围绕项目双进、科创提能、共富先行、改革深化、生态治理、风险防范六大重点开展攻坚,以“六干”力拼经济工作,奋力推动新时代湖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出口占全省份额有所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节能减排完成省定任务。 进一步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实干争先。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新起点,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市域样板。开展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深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力夺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市。一体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坚持以立法、标准、体制、数智、文化“五位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深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影响力。 进一步在承接增量政策上实干争先。着力研究、争取和用好政策,推动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落地,加速释放“两重”“两新”政策效能,大力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要素资源,实现占全省份额超过经济占比。承接新一轮省“8+4”政策体系,迭代优化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全年为企业减负200亿元以上,更好发挥政策引导保障和支撑作用。 进一步在抓好重大项目上实干争先。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深入实施省“千项万亿”工程和市“十百千万”重大项目攻坚,健全重大项目谋划推进机制,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盘子,推动各领域投资放量。优化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新引进固投3亿元以上项目300个,八大新兴产业链项目占比超80%,以“三库三单”“双六率”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迭代用好要素“蓄水池”机制,开工3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80个。 进一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实干争先。实施“百亿链主、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开展“千企技改、千企出海、千企创新”行动,培育壮大八大新兴产业链,力争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规上营收达千亿元,力夺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实施服务业“十百千”工程。加快创新湖州建设,打造南太湖科创走廊,推进教科人一体化改革,深化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进一步在促消费扩内需上实干争先。实施提振消费转型行动,推进汽车、家电、家装、手机等产品以旧换新,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亲子经济,培育一批消费新增长点。以中心镇、特色小镇、景区景点、步行街为重点,打造一批消费新场景。全面落实降利率、降首付、降税费等政策,加快高品质“好房子”建设,努力释放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潜力。 进一步在促进对外开放上实干争先。抓住沪苏湖高铁开通契机,深入实施沪湖同城提速年系列行动,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纳入国家和省级战略规划,全市域全领域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主动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有序推进杭德市域铁路、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德安高速等项目建设,打造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以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互联互动为牵引,完善海外营销网络体系,加快综合保税区申建,深化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建设。 进一步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实干争先。以“千万工程”为牵引,持续缩小“三大差距”,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有机更新,提高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推动市域一体化发展。实施“特色产业强村”行动,启动新一轮强村计划,深化青年入乡发展工作,打好富民增收组合拳。建好全市域缩小城乡差距省级试点,深入实施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进一步在推动改革落地上实干争先。优化“1+3+X”改革推进模式,抓实12项攻坚性改革和260项重点改革举措,用好“一地创新、全域推广”机制,创造更多具有湖州辨识度的改革成果。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专班化推动国企高质量改革发展。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迭代深化“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等沟通渠道,推进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涉企服务增值增效、涉企执法规范有序。 进一步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实干争先。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欠薪治理,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实施精准保障工程,推进社保扩面提标,建设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常态运行“拔钉除患”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力夺平安湖州建设“十九连冠”。 进一步在打造党建高地上实干争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优化“月推项目、双月补短、季度比拼”工作机制,深化区县标志性点位“四季看变化”,完善部门“向人民承诺”等工作,推动全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树牢“大抓基层”导向,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坚持忠诚干、务实干、担当干、创新干、团结干、廉洁干,以“三看”“三破”“三到”选任干部,以“无感、无痕、无形”优化考核体系。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化清廉湖州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