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制造强市“攀高向新”动能澎湃 |
|||
|
|||
特约记者 金晓欣 连日来,吉利汽车临海市制造基地内,生产线上一台台机械臂精准抓取、组装,每个月2万台银河星舰7等车型在此下线;浙江正特股份有限公司内,一辆辆卡车在厂区内排队接货,将启程港口,每天约有10个集装箱的星空篷踏上出海之旅……这是生产一线的火热一幕,也是临海市制造业“攀高向新”的生动注脚。 今年一季度,临海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87.9亿元、同比增长36.6%,外贸出口110.5亿元、同比增长21.3%,制造业投资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35.6%。 吉利汽车临海生产基地 培优育新 提升产业竞争力 今年1月,由临海市航天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深度参与的一项航天废盐综合处理技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工业废盐这一“危险废物”竟然变成了可回收利用的“宝贝”;2月,临海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与迦美信芯、天易合芯、阜时科技、星网船电总部搬迁项目负责人以及基金方负责人分别签订合作协议;3月,总投资约7.5亿元的临海中部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工……细数今年以来临海的“大事件”,可谓“亮点频出、可圈可点”。 向存量要效能、向增量要动能,在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的同时,抢滩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临海未来产业布局的题眼所在。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制造业是临海的家底,在传统产业需求见顶、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未来产业蓄势待发的当下,临海提出“343”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得益于此,吉利临海基地连续落地投产3个新能源汽车项目、百亿级的华海制药科技产业园投产见效、永强智能家居等项目领军效应带动产业价值攀升。临海“龙头探路、链式协同”的传统产业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在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剂四大新兴产业赛道上,临海加速向前。其中,该市首创的“基金+投资+招商+产业”四位一体招商模式,优势越来越明显。自设立百亿元母基金后,已累计组建各类基金22支、规模达243亿元,今年已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6个、总投资120亿元。 在未来产业的规划上更是稳扎稳打。尤其是氢能产业“大动作”不断,谋划布局台州湾氢能产业园,首建区已开工,台州湾氢能研究院即将揭牌,已成功组建新能源产业基金3支、总规模28.5亿元,并以规模化制氢企业海畅气体为依托,顺利落地海亿新能等项目。 实干创新 厚植产业承载力 新年伊始,一场“五大突破”项目攻坚擂台赛吹响了冲锋集结号,由四套班子带头领衔,镇街部门晾晒比拼,大力推进总投资1676亿元的267个重大项目。一季度,临海新开工入统项目85个,创历史新高。 科技与创新,是挺起城市脊梁的坚实力量。放眼临海,一幅幅热火朝天的项目“春耕图”亮点纷呈,绘就着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总投资50亿元的台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功签约,得物跨境电商等8个项目相继入驻台州综保区;一季度规上工业产值增长77.5%,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39%; 江南街道里,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锚定数字化成套智联和AI无人化成套智联的发展路径,冲刺“产值超百亿、跨越千亿”;总投资8亿元的江南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在沿江镇,沥青型新材料基地正抢抓春光全速推进,建成后将可实现沥青混合料再生一体式环保生产,在交通行业的智能制造、绿色循环等方面树立行业新标杆…… 近年来,临海聚焦推动重大项目裂变、全域平台跃变、创新要素聚变,布局推进浙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江南医谷等十大产业平台,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与此同时,临海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抓手,提速推进科创园三年千亩行动,支持伟星等龙头企业深化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连续三年保持70%以上。实施拿地即开工、完工即验收、验收即投产三项改革后,重大产业项目投产时间缩短60%以上,总投资60亿元的大唐电厂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全域联动 培增产业带富力 临海的春天总是格外忙碌。放眼全市,连片推进万亩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行动,在去年开工3170亩基础上今年再开工3000亩,推动低效地蝶变高产地。 与工地上的机械轰鸣协奏的,是乡野间的速度与激情。来自全球的254名骑行爱好者齐聚汇溪,以一场瓜车挑战赛在山脊逐日,于云端破风而行,将古建之乡推介给了世界。另一边的白水洋镇里,同样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1800余名越野爱好者穿梭在大雷山巅,以一场越野赛事跑出了乡村的无限可能。 这些场景,都是临海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加快缩小“三大差距”,做深做透“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构建产业富民新场景的缩影写照。 近年来,临海把山海水城之美融入千年人文之胜,打造宋韵、抗倭、户外运动三大文化高地,构建“海、水、陆、空”全季运动体系,办好柴古唐斯越野赛、中华民厨大赛等品牌赛事,以文化“软实力”助推产业“硬实力”,赋能乡村振兴强劲引擎。 截至目前,临海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游客数常居全国古城古镇类景区榜首,景区住宿业从三年前的5家增至51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增加2.1万余人;“江南·溪望谷”新增就业岗位1450余个,沿溪各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翻番;临海全市238家共富工坊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辐射带动4.3万余农户……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富战略的中心任务,也是共富路上久久为功的“大民生”。 近年来,临海深化党建联建,迭代升级党建引领“共富工坊”,谋实建强十大片区组团,精心打造溪望谷、临海蜜谷等“2+5”共富样板,推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比创历史新低。与之配套的“人才兴农”计划也在深度推进,临海将优秀人才集聚到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全市培育起了50多支助农队伍,“共富”之路越走越实。 在这片涌动着创新浪潮与奋进力量的热土上,产业升级的号角愈发嘹亮,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徐徐铺展,临海朝着制造强市“攀高向新”的新征途一往无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