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5年第七期>培根铸魂强基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职业大学建设

2025-04-15 15:05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叶慧 王斌

叶 慧  王 斌

 

  2024年5月,教育部发函,同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这一重要里程碑的达成,是学校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2003年9月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考察学校时强调,“学院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努力办出特色,为我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始终牢记嘱托,强化重要指示的闭环落实,努力把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机电实践,以实干实绩检验政治建设的成色成效。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数控加工实训中心


赓续红色根脉

深耕立德树人

 

  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学校党委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制定实施《职业本科中长期发展规划》,探索中国特色、浙江范式的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模式。

  夺得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贡献奖,成功创建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校,承办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大会职教专题展……校党委班子成员每年领办一个攻坚破难项目,推动“新双高”“一校一策”等项目落地实施,办学竞争力影响力显著增强。近五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浙江省高职院校考核评估第一名。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多年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研细琢,打磨精品思政教材。学校动员教师全体参与思政教材的编写,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磨课、示范教学,持续不断地从底蕴深厚、灿若星辰的之江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编写的《之江匠心》被列为省重点教材,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入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

  馆课融合,打造沉浸式课堂。学院建立“红色根脉”主题教育实践基地,打造浙江机械工业博物馆,开辟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别开生面、趣味横生的思政课堂,学生思政实践课到课率达到99%。

        作为浙江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试点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已构建起“135”育人体系:1个红色基因库、3级联动机制(校—院—班)、5维实践平台(课程、基地、网络、社团、服务)。

 

锚定教育强国

赋能强基攀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近年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大抓基层、建强战斗堡垒,实施“抓院促系、整校建强”工程,开展党建工作示范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三级联创共建”行动,深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推动基层党建争先攀高,持续提升党建双创“领航力”。

  育好头雁,锻造“中坚力量”——

  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优化教师党支部设置,推动教师党支部建在重大项目组、科研平台或创新团队等最有活力的单元上,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同频共振。

  模具专业以支部党员教工为骨干研发课程体系,建设支部育人品牌“‘模’范课堂”,把思政课程融入专业教育,打造“精工制模、匠心铸魂”的专业育人体系。近5年,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有21个项目入选国家和省级党建“双创”项目,居全省高职前列。

  党员双培,提升素质能力——

  学校做好高知识群体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吸纳,建立优秀人才信息库,重视引导学科带头人、重大课题负责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积极入党,并通过组建项目攻关临时党支部等,引领带动教师支部党员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中攻坚克难。目前,培育了2个省级、10个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把最好的资源、最多的温暖、最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探索学生党员“双培”工作,将优秀学生培养成党员,将学生党员培养成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骨干,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引育人才,铸就“良匠之师”——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创新大师名匠引进制度,组建“师德为先、名师主导、‘双师’主体、三级递进”的教师团队,建成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省级以上教师团队10个,形成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全国技术能手等组成的“良匠之师”,师资水平领跑国内职业院校。

  为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学校完善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评价、考核机制,出台《高层次人才年薪制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对16位特殊人才设定结构工资制度,实行协议管理,根据聘期任务完成情况发放薪酬。

 

紧扣制造强国

服务产业发展

 

  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先进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学院的学子们正在训练工业机器人。在反复编程训练中,机器人仿佛被赋予了灵动的生命,精准完成从物料搬运到零件加工等复杂任务。

  紧扣“制造强国”不偏离,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主动融入省委战略部署,对接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机器人和工业母机两个产业集群为核心,构建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等七大专业群,通过与头部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合建实验室、联合开发课程等,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国之所需的产业人才。

  工业母机,被誉为“制造业的心脏”,是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石。学校设立工业母机中试验证基地,组建校企混编的教学团队,对接企业研发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如今,该基地承接了120余项企业研发项目,学生在参与研发中获授权专利超200项,为浙江工业母机集群高质量发展锻造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朱光耀、“浙江工匠”杨炯等优秀代表。

  充分发挥特色科研优势,积极鼓励科研团队参与省“尖兵”“领雁”研发计划项目,支持教师承接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有组织推进科研攻关,以党建硬核实力打造科技创新硬核成果。

  针对高端低温流体装备技术长期被“卡脖子”,校党委组建创新团队,联合省内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大型高压深冷离心泵高精度制造和组装关键技术攻关,实现了高端能源与动力装备国产化替代,相关科研成果应用于卫星发射中心低温燃料加注系统等国家重大工程。

  近5年,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承担了34项省重点研发攻关计划项目,几乎每一项都在为行业发展解决共性问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