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
|||
|
|||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 任少波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提出到2035年一批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为一流大学群体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提供了重要遵循。2023年初,浙江省就提出并大力实施高等学校“双一流196工程”,赋予了浙江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使命和责任。浙江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担战略使命,瞄准世界一流,深化改革创新,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努力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上“走在前列”。 浙江大学 强化高远使命引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优秀学科 习近平总书记曾18次莅临指导浙江大学。在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前夕,总书记再次对学校发展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学校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优秀学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赋予了学校崇高的战略使命。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充分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民生属性、战略属性,全面拉高全校师生的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嘱托和中央战略部署上来,出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学重要指示精神工作方案》,制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闭环落实机制》,确保“总书记有号令、中央有部署、浙江大学见行动”。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重要论述及其溯源研究,召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优秀学科座谈会,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 明确战略目标和使命愿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引,明确了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战略目标,引导干部师生心怀“国之大者”,努力把浙大打造为卓越人才培养和汇聚、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服务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国际化办学的战略基地和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 推动使命引领的战略型发展。对标对表中央要求,主动谋划、承担和推进国家战略任务。出台服务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文件,明确九大创新行动计划和配套改革任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使命引领的战略布局,系统重塑任务导向的创新组织,实施鼓励冒尖的政策创新,探索推动转化的新型机制,在为国家战略发展作贡献中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SI数据库显示,学校全球前千分之一学科数和前万分之一学科数分别居全国高校第一和第二;近五年国际主流评价中从100名左右跃升至50名左右。 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汇聚引领未来的战略人才力量和战略科技力量 学校聚焦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强化顶尖人才引领、重大项目带动、重大平台支撑、重大成果培育一体贯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打造卓越人才培养的战略基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聚焦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推进学科专业战略性调整,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生物育种科学等战略新兴专业,成体系建设“AI+X”交叉学科和交叉人才培养项目,每年培养人工智能本硕博专业人才230人左右,校内跨专业接受人工智能课程学习或科研训练的学生超过9500人。启动本博贯通项目试点,探索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坚持以“出口”为导向,引导毕业生赴国家战略领域建功立业,2024年毕业生赴重点单位就业超70%。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实施“启真”“紫金”“领航”等重点科研发展计划。强化基础前沿探索,建立基础交叉研究院(筹)、数学高等研究院、物理高等研究院、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等基础研究平台。打造战略性创新平台,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和新增量均为全国第一位,获批建设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2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推进引领性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高端装备、工业软件、智能感知、功能材料、脑机接口等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在CNS主刊发表论文连续两年超过25篇,自然指数跃迁至全球高校第3位。 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核心战略,推进“学术大师汇聚计划”“高层次人才培育支持计划”“百人计划”等,加快引育全球高水平人才,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前茅。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战略创新人才引育行动”“青年人才跃升行动”,面向重点领域绘制人才地图,以重大引才计划为牵引引进海外人才。近五年学校海外引才500余人并在结构上实现重大突破,全职引进海外正教授50余人,数量达以往同期5倍。 服务区域创新策源,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支撑创新浙江建设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发展、用贡献求辉煌”理念,紧密对接浙江战略需求,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要素汇聚,打造服务浙江的创新驱动力、人才汇聚地、创业加速器,努力成为创新浙江建设的战略要素和最佳营商环境的关键支撑。 高水平赋能教育强省建设。把走向世界一流前列作为服务教育强省建设的关键一招,积极承担“双一流196工程”任务,牵头成立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联盟,引领打造浙江高水平大学集群,在若干所省内高校的一流学科和博士点建设中输送了高层次学科带头人。聚焦发展所需,培育输送浙江急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每年招收优秀学生18000余名,向省内输送优秀毕业生超过50%,为全省培育了一支创新创业大军。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师生校友创办科技企业超1500家,“杭州六小龙”有3个为浙大师生校友创办。 高水平赋能科技强省建设。深度融入全域创新,助力浙江在获批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医学中心、国家高端智库等方面实现多项零的突破。面向全省11个市布局打造了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宁波科创中心、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等65家科创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企业发展需求绘制产学研合作地图,与省机场集团等8家省内大型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50家省内企业共建联合研究机构。深度参与浙江“315”科技创新体系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在清洁能源、盾构装备、高端航空制造装备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成果并在浙江实现产业化。 高水平赋能人才强省建设。依托一流大学和优秀学科每年面向全球引进高端人才100余名。聚焦区域创新,推进人才流动共享,强化校地人才联动成长,贯通高校、平台、企业人才资源,探索人才“编制在高校、工作在平台、服务在企业”发展路径;支持校内85名高水平教师双聘至良渚、白马湖、之江等省实验室,支持400余个团队通过校企创新联合体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兼聘540余位校外高水平教师和企业专家担任研究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