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挑大梁作示范”的过硬业绩 |
|||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 彭佳学 |
|||
|
|||
宁波东部新城 全省“新春第一会”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就做好今年工作作了系统部署,标定了“先行示范”的目标方位,凸显了“实干奋进”的鲜明导向,彰显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高站位、大格局。宁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认真落实省委“对标先进城市”和“挑大梁作示范”的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锚定“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加快城市数智化、新能源化、国际化转型,全力推动发展上台阶、共富出成果、改革见实效、群众得实惠,创造“挑大梁作示范”的过硬业绩。 聚力强化创新引领,塑造产业发展优势。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的“520”科技创新体系和“361”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科创平台提能升级、高等教育攀高跃升等行动,迭代实施甬江人才工程、“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加快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导向的创新联合体,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量保持全省前列。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开源火种计划,深化实施产业链群协同攻坚行动,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不断壮大具身智能、未来材料、工业母机、深海空天、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做大做强金融保险、科技服务、软件信息、检验检测、财会法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服务能力。 聚力畅通内外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效统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抢抓“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多措并举畅通内外循环、挖掘需求潜力。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全市统一的消费券政策,扩大住房消费、数智消费、新能源消费、文旅消费,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优化重大项目谋划生成、主动对接、统筹推进机制,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和投资放量,聚焦新质生产力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实施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六大提升行动,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强港,深化推动“四港”联动、“三区”协同,持续提升综合枢纽能级,不断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势。打好外贸“稳拓调优”组合拳,加快新兴市场布局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牢牢稳住外贸基本盘。 聚力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用好“千万工程”的理念和经验,围绕“富民”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今年所有区(县、市)地区生产总值都要超千亿元。聚焦“强城”,统筹区域整体布局,提升宁波都市圈能级,协同推进主城区品质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提升、特大镇“强镇扩权”和山区海岛乡镇高质量发展,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聚焦“兴村”,一体推进稳粮保供、优种强基、延链增效,统筹推动和美乡村、未来乡村、美丽田园建设,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和农村“多地联动”改革,持续增加农业优质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聚焦“融合”,推进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青年入乡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高效配置。 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群众民生福祉。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各方面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加快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迭代升级“甬上乐业”服务体系,探索推出低成本零成本创业政策举措,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快推进“医学高峰”计划和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统筹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高提质扩面、职业教育提能增效,积极探索“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不断提升普惠性服务质量。完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共富型大社保体系,优化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机制,确保共富路上一个也不少。 聚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大美宁波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域建设更高水平大美宁波。高质量抓好治气、治水、治土、治废、治塑、治噪工作,PM2.5平均浓度稳中有降,市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建成一批“宁静工厂”“宁静小区”。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绿盾”行动,开展“两湾一港”海域综合治理等重大修复工程,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一体推进零碳村社、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建筑建设。 聚力繁荣港城文化,持续促进精神富有。深化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完善党的创新理论大宣讲机制,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大德铸魂、品德修身、公德润心,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七连冠”。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质打造三江文化长廊,挖掘阳明心学、书香佛韵、“海丝活化石”、“四明三千里”等文化富矿,巩固文化制造业优势,补齐文化服务业短板,加强新文化主体培育和高新技术赋能,让文化更具活力、更有魅力。深化实施“感知宁波”城市形象传播工程,扎实推进“文化出海”,持续扩大国际友城“朋友圈”,不断壮大国际传播声量。 聚力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平安善治水平。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一体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法治宁波,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四大体系”,扩大政协“阿拉”系列品牌影响力,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更好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健全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迭代升级“141”基层智治体系,强化社会治理中心、城市安全运行中心、网络安全一体化指挥中心协同联动,有力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隐患,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和极端案事件发生,确保社会大局平安和谐稳定。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六干”作风,坚持高站位、实干事、见真功相统一,树立大追求、抢抓大机遇、展现大担当,以“干在前走在先”的拼搏状态干好每一天、抓实每件事,奋力推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多宁波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