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千万工程”照亮城乡融合先行之路 |
|||
|
|||
杨永昌 20余年,“千万工程”在嘉兴市走过了怎样的路? 2003年,在之江大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拉开帷幕。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到美丽生态变成美丽经济,再到牵引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如今,“千万工程”润物无声,给嘉兴的村民带去了切实可感的万千幸福。 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大道如砥四通八达,共同富裕切实可感,见证着嘉禾大地的千万次回响。 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渔里问道”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核心区 日新月异的乡村 时光回转,20多年前的嘉兴,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显现,废水直接排入河道,阡陌沃野上垃圾成堆…… “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牢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殷切嘱托,嘉兴市以“千万工程”为起点、以乡村振兴为基点,开启了一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行动。 同一视角、不同时间,曾经污水横流、苍蝇乱飞,如今别墅错落有致、四季花团锦簇……这是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的故事,也是成百上千个嘉兴乡村的故事——“千万工程”的实施,让村庄的旧貌换新颜,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人心里。从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到面源污染治理、农房改造等,一个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秀洲区潘家浜村河道清澈见底、嘉善县长秀村萤火虫如梦如幻、平湖市马厩村低碳生活环境优美…… 生态优势塑造农民笑容的同时,崛起的业态也丰盈着乡村成色。 从猪棚遍布到村咖飘香,南湖区联丰村告别了曾经养猪的单一产业结构,农家小院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农家乐,新农人陈凯乐在村口咖啡馆看着人来人往、陈慧春在桃花源农村里直播带货,联丰成了一个充盈着诗意与乡愁的名字。 变化不止于此,平湖市徐家埭村小棒球带动大经济、海盐县丰义村有山有水有营地,农业经济开发区在嘉兴全域铺开,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收获颇丰。以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为例,截至2024年11月,已引入科技型农创企业12家,解决周边富余劳动力1300余人。在“千万工程”牵引下,嘉兴的乡村产业振兴生机勃勃。 乡村的美好更要让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可感可知。放眼嘉兴市全域,791个农村文化礼堂活动不断、61家省级乡村博物馆各有特色,还有“三治融合”“西山经验”等基层治理创新。嘉善县天凝镇洪溪村的“辣妈宝贝”舞蹈队从村里跳到了全国、走出了国门;秀洲区新城街道义庄村的文化礼堂变成了村民的“练歌房”……从物质富裕到精神富足,“千万工程”引领下的嘉兴农村,文明新风浸润万家。 融荣与共的破题 “千万工程”之所以被称为牵住“牛鼻子”的“龙头工程”,就在于其拥有城乡统筹的力度。 过去20余年,嘉兴市无论是在全国率先制定《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还是在全省首创“飞地抱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模式,都将城乡“打包”考虑、一体推进,城与乡有形的边界在模糊,无形的藩篱也在拆除。 南湖区三星村党委书记徐利军形象地描述:“以前村民去城里卖桃,现在城里人来我们村里买桃、喝咖啡。” 嘉善县缪家村党委书记陆荣杰说:“我们连续5年发放分红福利超过2000万元,村里11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还能拿到2000多元的养老金。” 从大局出发,嘉兴市每个阶段都制定“千万工程”行动方案,每年召开“千万工程”现场会,每个项目明确扶持政策、要素保障、指导服务等,立足不同村的具体情况,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 海盐沈荡的老谷仓改出新活力、乌镇横港国际艺术村成了年轻人的“梦想居所”、海宁科同村拥有明星大咖慕名而来的光影故事……乡村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战略后院。 嘉兴市还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域公交一体化、镇(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镇(街道)托育机构全覆盖,基层也迸发出无限活力。海宁市博儒桥村“四共四筹”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17年间实现了经营性收入翻78倍;海盐县雪水港村坚持“党员+群众”,治理环境、引入产业,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7万余元…… 嘉兴神润斋花园中心 璀璨可期的未来 未来的乡村会是什么样子?对嘉兴而言,最好的样子就在最美的路上。 “千万工程”步履铿锵,推动着嘉兴城乡融荣与共。如今,嘉兴农民收入连续20年领跑全省,各项城乡融合指标也居全省前列。顺应时代变化,嘉兴市将持续深化“农民共富十法”路径,迭代“强村十法”策略,在统筹推进中解决好农民进城落户后面临的土地、上学、就业等各类“烦心事”,把优质公共服务推向乡村,让“生活更美好”为城乡共用。 “千万工程”之所以受到欢迎,就在于真正让群众受益,赢得了群众实实在在的口碑。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令人欣喜,推动嘉兴乡村从“一村美”到“一路美”整合。深化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新“三大行动”,推动嘉兴“区域美”向“全域美”跨越。 眼下,嘉兴市善用乡村“颜值”,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2024年共接待游客4850万人次、营收53.9亿元。南湖区以“青年入乡+运营前置”为返乡青年提供创业平台,海盐县通元镇以“村委主导+业态融合”实现村民在家门口轻松就业……一个个乡村积极探索吸引年轻人返乡、打造专业团队、发展智慧农业,在告别“千村一面”中,与群众自发自觉的内驱力、创造力相遇,开启乡村运营的不断进化与迭代。 当冬日暖阳洒落在嘉禾大地上的一座座村庄时,“千万工程”的回响还将继续照亮乡村要去的地方,创造农民向往的生活,让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一点点累积起来,一路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