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
“才聚基层”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2024-11-22 15:55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湖组宣

湖组宣

 

  近年来,湖州市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创新实施“才聚基层”行动,通过送政策、强技能、优服务等举措,有效破解基层人才引进难、培养难、留用难等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青来集”


健全机制“用心引”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湖州市坚持聚焦基层用才需求,建立健全引才机制,鼓励引导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流动,着力解决基层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

  建立编制“周转池”。机构编制是制约基层人才队伍发展的关键问题。为破解基层人才引进编制短缺问题,湖州市出台《“才聚基层”班车基层人才编制“周转池”实施方案》,建立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基层人才编制“周转池”制度,统筹安排编制150名,实行专编专用、动态管理,专项保障聚引基层专业型人才,最大限度发挥编制对基层人才的吸附作用。

  设立招引“专属岗”。围绕基层急需紧缺的卫生人才、基层教师、农业人才,湖州市大力实施“三个百人”招引计划,组建招引专班,统筹摸排和集中发布基层专属岗位,大力招引年轻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比如,针对基层卫生人才,专设名额面向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且表现优秀的非在编医务人员,对急需紧缺的基层卫生人才,在岗位设置上可放宽学历、年龄等招聘条件,共招引相关基层人才349人。

  加速人才“回流潮”。实施乡村振兴新青年行动,制定出台《湖州市青年入乡发展“520”行动方案》,全面布局“2618”青创空间体系,大力推广“余村全球合伙人”、DNA数字游民公社、谷堆农创、窑里乡创等模式,全域推进青年入乡发展,累计建成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118个,带动3.5万名青年人才建功乡村。

  比如,安吉红庙村“深蓝计划”主理人程铄钦,2022年回乡创业,利用废弃矿坑和老厂房改造修建咖啡馆。如今,年营业收入超2000万元,创造单日单店咖啡出杯量达8818杯的纪录,带动红庙村分红收益150万元,租金和薪金收入300余万元。

 

多措并举“真心育”

  

  基层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湖州市聚焦提升基层人才素质,强化创新赋能,加快培育一支优秀基层人才队伍。

  实施“导师帮带”。在基层全面实施“导师帮带制”,组织100名农推联盟专家、100名副高以上医疗专家,赴基层建立专家工作站,开展“一对一”导师帮带,着力提升基层人才能力水平。如南浔区菱湖镇“90后”农业干部陈博,与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沈学能结对,一起制定鲈鱼养殖方案并实践推广,很快成了菱湖镇渔业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建强发展平台。加快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引导市、县级医院结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态化选派基层卫生人才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搭建乡村人才培育平台,加强涉农院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人才孵化实训基地,全市已建立省级农业教育实训基地6个、农民田间学校33所。

  强化政策支持。在“南太湖精英计划”中设立人才培养专项,突出农业、教育、卫生基层人才选育,2023年共遴选“南太湖精英计划”基层人才30名,并给予培养资助。深化乡村振兴“五类英才”计划专项培养,对新认定的200个市级示范性乡村创客团队给予创业资金支持。面向全市农村基层学校选拔50名基层教学能手,给予一定工资外津贴补助。

 

拓宽空间“放心用”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在“用”。湖州聚焦激发基层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积极打通优秀基层人才上升通道,助推基层人才建功立业。

  畅通“职称晋升”快线。破除“唯学历”“唯论文”等倾向,突出能力和业绩考核,优先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全面打通人才成长通道,激发成长潜能,真正让“基层人才池”成为一汪活水。在湖州,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生、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相应专业的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本科及以上学历、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职称考试,累计推动4337名基层人才实现职称晋升和技能提升。

  健全“以赛代评”机制。以实绩论英雄,积极组织开展乡村厨师、乡村旅游讲解员、农村建筑工匠等乡村能手大赛,通过“以赛代评”的方式选出有真才实学的优秀基层人才,并为优秀基层人才授予荣誉称号,目前已举办各类赛事500余场,评选“湖州工匠”304名、“湖州金牌农人”130名。如快递小哥杨晓峰参加全市快递业职业技能大赛,成功获评“吴兴工匠”称号。

  开展“下乡赋能”行动。积极开展人才服务基层行动,组织专家人才下基层“组团式”帮扶,重点开展技术指导、送医下乡、送教下乡、健康宣传等活动。2023年以来,共赴基层学校送教300余场、农业技能下乡服务1300余次、健康义诊472场,服务基层群众10万余人次。

  

迭代服务“安心留”

  

  基层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湖州市坚持聚焦基层人才所思所想,办好人才关注的“关键小事”,着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优化服务保障。依托“湖州人才数字大脑”,完善基层人才全息数据库,建立基层人才“一人一档”,并自动赋予人才码。基层人才通过扫码亮码,享免费乘坐公交车、免收全市国有景区首道门票、市区免费停车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基层一线人才幸福感和获得感。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基层人才发放人才码5万多张,服务20万余人次。

  实施人才安居。紧扣基层人才住房这一破题关键,湖州市着力构建“人才驿站+人才房+人才社区”的人才安居体系,推出面向应届毕业生免费入住的人才驿站,拓宽人才房筹集和建设渠道,打造望园、青来集、青春里等高品质人才社区,真正推动人才安心扎根基层。

  强化引领激励。大力选树基层人才先进代表,将表彰对象纳入人才疗休养范围,目前已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书剑、全国技术能手娄可柏等一大批扎根基层工作的先进典型,尊重基层人才、爱护基层人才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