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 |
|||
|
|||
徐晶锦 “八八战略”,一个高瞻远瞩的宏伟擘画,蕴含着超凡的战略智慧;一个跨越时空的科学体系,引领绍兴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20年来,历届绍兴市委一以贯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绍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经济社会发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的精彩蝶变。 中共绍兴市委书记温暖表示,绍兴将勇挑大梁、勇担使命,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和三个“一号工程”,敢为善为、图强争先,充分发挥产业、文化、治理优势,打造“腾笼换鸟”新样板,再创“千年古城”新辉煌,展现“枫桥经验”新魅力,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努力为全省全国大局作出更大绍兴贡献、提供更多绍兴经验。
绍兴市越城区迪荡新城 “腾笼换鸟” 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形势下探索发展动能转换路径,考验的是勇气与智慧。 绍兴素有“酒缸、酱缸、染缸”之称,长期倚重纺织、化工、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也以此闻名中外。然而,传统产业“两高一低”现象日益突出,低端锁定等成为绍兴产业之痛。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多次到绍兴考察调研、“解剖麻雀”,指示绍兴“既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始终保持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20年来,绍兴按照这一指示,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深化“腾笼换鸟”,一方面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另一方面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制造业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块状经济”到现代化“产业集群”体系的巨变。 为确保留在笼中的总是“俊鸟”,绍兴率先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不以经济总量规模算“笼统账”,而是算亩均投资、亩均产出“精细账”,算好经济、资源、环境“三笔账”。 2018年11月,绍兴又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产业迁徙”之路——推动越城区印染、化工企业分别向柯桥区和上虞区集聚提升,在全国开创了产业跨域整合的先河。通过跨域整合,共腾退土地1万多亩。 腾换之间,绍兴传统产业“浴火重生”。印染化工产业新增技改投资530亿元,新增产值近1000亿元。 新兴产业从小到大、从点到链,成为增长主引擎。成功引进中芯国际、长电科技、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形成航母战斗群,滨海新区跻身全省高能级战略平台。 2022年引进的投资100亿元的比亚迪车载功率半导体项目,更为绍兴建设以“泛半导体+”产业为主体的“绍芯谷”奠定了基础。昔日“两高一低”聚集地,变为“俊鸟”栖息地。 染缸、酒缸、酱缸“三缸”转型,芯片、药片、刀片电池“三片”新生。绍兴已连续10年荣获全省“腾笼换鸟”考核先进市,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督查激励。
“枫桥经验” 让大平安涵盖各领域
绍兴市枫桥学院 平安浙江的宏伟蓝图里,凝聚着绍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探索和实践。 2004年5月,省委作出建设“平安浙江”的决策部署,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是重要载体。同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绍兴调研时指出,“枫桥经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不仅适用于农村,而且适用于城市,不仅适用于社会治安工作,而且也完全适用于建设“平安浙江”的其他各项工作。 绍兴牢记嘱托,跳出“小治安”,建设“大平安”,以创新“枫桥经验”、创建“平安绍兴”为载体,全面推动平安建设覆盖到各个领域,2004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绍兴践行“枫桥经验”的永恒生命线。2008年10月,诸暨市成立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基层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社会组织调解、专业调解“四线组合”的多层次、专业化、全覆盖的“枫桥式”社会矛盾大调解新体系。 由“枫桥经验”引路,一批带着基层智慧和泥土味的品牌调解经验在绍兴各地涌现:诸暨“老杨调解室”、越城“306和事佬”工作室……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努力构建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是绍兴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重大成果。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骆根土深有感触:“村里几次重要的‘跑道’转换,都由老百姓拿主意。”枫源村通过实行“三上三下三公开”民主治村机制,在村级重大事项收集议题、审议决策等环节广泛发动村民参与,从源头上预防了矛盾纠纷的发生。 以基层为抓手,绍兴的社会治理越来越智能、专业、高效:7000多个网格、4.2万多个微网格在全市铺开,实时收集基层信息;“浙里兴村治社”应用实现上下贯通、条块一体、整体智治,入选全国城市数字治理创新十佳案例……绍兴已连续15年成功创建平安市,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跨越一甲子,再启新征程。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绍兴将以此为新起点,全力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千万工程” 绘就乡村富美新画卷
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梯田春色 “千万工程”,对这件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和推动的事,绍兴20年来久抓不放。 2003年6月,浙江省委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域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同年10月,绍兴提出实施“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工程,持之以恒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从垃圾收集、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向面源污染治理、农房改造、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拓展,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型,绍兴走出了一条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 “千万工程”从生态起步,但不止于生态。有人形象比喻,在绍兴发展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千万工程”是让列车换道变轨的那个扳手。“扳”下去,其实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变革重塑。 曾经,新昌县因粗放式发展导致水、气污染问题突出。2003年起,该县实施新昌江流域环境污染整治,关停、搬迁一大批污染严重的医药化工企业。一个重点污染县,最终逆袭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18年9月27日,浙江“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在颁奖现场,时任新昌县镜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江难掩激动:“‘千万工程’让农村环境持续变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幸福指数跨越提升!” 20年来,“千万工程”在绍兴不断迭代升级。2017年,绍兴把“五星达标、3A争创”作为深化“千万工程”的主抓手,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两年,绍兴又推动“五星3A”向“未来乡村”整体跃进,在乡村建设“服务均等化、环境生态化、生活智慧化、文明现代化”上持续发力,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秉持“胆剑精神”,勤劳智慧的绍兴人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弯道超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与时代同向,共赴“八八战略”20周年之约,绍兴人信念坚定:无论山再高,浪再急,只要踏踏实实地按照“八八战略”走下去,就会永远屹立在时代的潮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