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书写“双示范”高分答卷 |
|||
|
|||
丁珩 河网纵横、湖荡棋布、城镇繁华……长三角“黄金链接点”嘉善县,蕴藏着无限生机与活力。 2004年2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把春节后的调研首站放在嘉善,勉励嘉善“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努力建设成为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前沿阵地”。 嘉善县祥符荡科创绿谷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多次到嘉善调研视察,不仅亲自指导具体工作,更为嘉善干部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2008年,嘉善被确定为习近平同志的基层联系点;2013年,嘉善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2019年,嘉善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嘉善牢记嘱托,不断用“双示范”建设的蝶变彰显“八八战略”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2003年到2022年,嘉善地区生产总值从92.76亿元增长到863.48亿元,城镇居民收入从13335元增长到72774元,农村居民收入从6138元增长到47211元。 缪家村的共富超市顾客络绎不绝、大泖村的连片农田绿意盎然、武长村的连栋大棚熠熠生辉、沉香村的农旅景区游人如织……借“双示范”创建东风,嘉善坚持因地制宜、找准“钥匙”,驶入共富先行“快车道”。全县村均经常性收入达450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缩小至1.54。 近年来,嘉善将全部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导入,城乡教育共同体覆盖全域,优质医疗资源加速下沉,养老“五统联动”,不断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加速形成城乡全面融合新格局。 “企业一定要做好,也要做强。”2004年,习近平同志来到嘉善兴惠电子厂、也就是现在的浙江豪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一席话为企业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决心。自那以后,豪声电子借助嘉善“桥头堡”和“门户”优势,从单纯的电声产品制造商转变为定制化电声产品提供商,并成为嘉善首家北交所IPO过会的企业。 面对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及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嘉善坚定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坚持创新发展,深入探索“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新路径,切换数字经济新赛道,创新“股权+基金+项目”招商模式,主导产业实现转型跃升。2023年一季度,嘉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列全省第一,其中工业贡献率高达68.8%。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产值从2012年的104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1093亿元。 不论农旅农合发展、企业转型发展,还是县域高质量发展,嘉善始终坚定“主动接轨上海”的步伐,着力推进以上海为重点的区域合作、以上海为窗口的国际合作,联合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走出一条依托大都市,实现小县大开放、区域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20年来,嘉善在科创、高端产业、公共服务、互联互通等领域全方位对接,完成从主动接轨上海、深度融入上海,到区域一体发展的嬗变,激发“13579”沪善融合效应——10%的人口通勤上海、30%的科创来自上海、50%的工农业配套上海、70%的游客来自上海、90%的进出口和招商通过上海,嘉善开放型经济强劲增长,县域综合实力实现跨越,高质量发展态势全面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