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资源小县向“新”而兴 |
|||
|
|||
俞帅锋
近日,省统计局和省科技厅联合发布《2022年度浙江省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新昌县创新指数达254.3,位列全省第四位,其中技术创新指数居全省第一位。 “专精特新”靶向培育优质企业,建设运营县内高创园和县外科创飞地,探索构建创新服务“云局”……近年来,新昌县深入实施“创新强县”首位战略,坚持“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动力不足改革补”,“小县大科技”成为新昌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新昌县高端科创园 聚焦改革找准“着力点”
走进新昌高创园的创新服务“云局”线下展厅,在“创新服务云平台驾驶舱”的智能大屏上,清晰可见新昌县推动创新职能高效协作、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创新服务精准增值的“云局”运作体系。 打开创新服务“云局”线上云平台界面,创新事项、创新资源、创新保护、一键提交四个板块一目了然。“目前,平台跨界整合了33个部门,汇集了108宗创新事项和385项创新资源。”新昌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昌创设创新服务“云局”,在不打破机构设置、不改变编制配备、不调整部门职能前提下,开展一站式便捷服务,实现“一网融合、一门办事、一键协同、一链闭环、一体赋能”,事项平均办结时间从7天缩减至2天。 近年来,新昌县把创新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系统谋划,突出顶层设计,强化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机制体制上,成立县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建立党委政府各部门统筹协调抓科技抓创新的组织体制,增强部门间在政策和工作上的协同性。全面实施科技新政、优化创新环境,建立“社会上给足地位、政治上给足荣誉、经济上给足回报”机制,畅通科技人才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渠道。连续7年在5月31日开展“科技日”活动,每年重奖科技创新“好企业、好团队、好专家”,全面喊响“创新光荣”。 智力变资产,人才成股东。作为全省缩小收入差距领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首批试点,新昌深入实施科技人员收入倍增计划,不断深化薪酬体系、股权激励、进阶管理三大改革,引导企业建立股权、销售分成等人才激励机制。同时,构建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立体“生态圈”,创新纠纷调解、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商业秘密“四个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截至目前,新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2.88件,位居全省第五位。
服务创新形成“支撑点”
“得益于新昌科技局的对接服务,我们根据修订的《浙江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申报,拿到了专项补助款。”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章佳音说,政府资金的支持,激发了企业研发新药的热情。目前京新药业有10余个创新药(械)项目正在研发,聚焦精神神经、心脑血管、消化系统三大疾病领域。 这是新昌秉持“无事不扰、有事必到、闭环解决”的服务理念,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活力的真实写照。 企业是“幼苗”,营商环境是“土壤”。今年以来,新昌县在规上企业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研发机构、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专利“五个全覆盖”,尤其是针对“主动创新型、被动创新型、创新意识缺乏型”三类企业,提供共性帮扶和点对点定制服务。深入开展“科技解难、创新制胜”助企纾困专项行动,服务对象覆盖3大主导产业群、9个细分产业集群,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专家服务团作用,开展“保姆式、全程化”服务,精准帮扶企业减负降本、纾困解难、创新发展。 为帮助更多技术型企业“跳得高”,新昌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全面开展规上企业“精准画像”,“一企一档”量化评价企业创新能力,主动挖掘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指导,上线了科技人才项目招引、产学研合作、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人才服务、知识产权等“一类事”增值服务。至今,已完成企业多跨培育42家,帮助解决质量攻关、高质量专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难题400余个。 据悉,新昌县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科技“小巨人”3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个,上市企业数量和总市值均居全省县(市)第一。
四链融合抢占“突破点”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攻坚汽车线束产品质量检测的技术难题,苦于找不到技术专家,企业科研水平提升遇到了瓶颈。”浙江新宝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的“烦恼”,随着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团队的到来迎刃而解。 2015年,浙江理工大学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7年间,该研究院为当地180余家纺织机械企业破解难题300余项,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套“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新昌模式”。这正是新昌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核心、产学研用为路径,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衔接、融合发展的缩影。 新昌县区位优势不明显,科技基础条件较差,没有高校和大院大所。近年来,新昌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组建技术攻关专家委员会,完善“企业出题”的技术创新需求发现机制,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深化工程硕士“1+2”联合培养机制,全县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覆盖率达95%。今年5月31日,浙江大学和新昌县共建的浙江大学—新昌联合创新中心(天姥实验室)挂牌,力争在动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全国一流研发平台。 新昌块状经济特色鲜明,是中国轴承之乡、全国医药强县、纺机基地、冷配大县、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近年来,新昌锚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创新推出“轴承产业大脑”,创建智能纺机创新联合体,支持龙头企业发挥集成牵引优势,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行业发展需求,开展联合研发和协同攻关,探索行业多主体全链条技术攻关“新昌经验”。 稳定的创新资金投入,是新昌“创新强县”的保障。近年来,新昌科技创新财政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10%以上。同时,设立规模40亿元人才科创投资基金,首期规模3亿元,已立项项目4个,通过投资决策项目1个。 汇聚人才“第一资源”,新昌积极实施柔性引才用才模式,政府主导在北京、杭州设立科创人才飞地,并支持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11个、国内异地研发机构32个。目前,全县已集聚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近1000名,企业R&D人员占比达12.03%,位居全省第三位,“鲲鹏行动计划”人才实现零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