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的建设
让基层公权力监督全程“在线”

2021-11-16 09:45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颜新文 杜玲玲

颜新文    杜玲玲

 

数字时代,如何以信息化助力监督下沉落地,实现公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把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的笼子?近日,浙江公布数字化改革第一批“最佳应用”,由省纪委省监委牵头建设的“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入选。截至目前,该应用已在全省推广部署、上线运行。


湖州市吴兴区使用数字平台监测村级三资管理情况 秦路炜 摄

 

紧扣百姓“急难愁盼”

  

推进数字化改革,要找准痛点。近年来,浙江每年约75%的信访和89%的立案都来自基层。监督对象多、力量薄弱、内容发散、监督滞后等问题,成为基层监督的痛点。

8月20日,一条预警信息被发送到永嘉县纪委县监委工作专班成员的手机上:该县一处投资额289万元的限额工程,在还未发包的情况下已计划开工。在农村基层,类似这样的限额工程,建设项目量大面广、资金密集、监管滞后,是信访频发易发源头和“微权力”监督的重点难点领域。

为有效破解这一监督难题,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强化对“发包前+发包中+发包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监督,将审批环节、交易过程、合同管理、资金支付等作为关键控制节点,建立信用评价与工程承包、施工记录与系统支付、政务服务与责任追究的强关联,大数据比对、实时预警四大类40项常见腐败廉政风险,提醒可能存在的廉政问题。 

收到应用平台预警信息后,永嘉县纪委县监委即要求主管部门叫停项目审批,责令业主部门说明情况。经业主说明,此项目属于应急工程,已经过班子会议研究,遂发起预警消除申请。

村级工程只是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的一个子模块。从需求出发,大数据监督“剑指”老百姓最关心的基层事项和小微权力腐败易发多发环节,以村社组织、村干部行使党委、政府委托管理公共事务和直接管理村级集体事务的公权力为监督内容,对村级工程、资产资源、劳务用工、村级采购、困难救助、印章管理等六大村社腐败易发高发权力事项开展精准监督、实时监督、智慧监督。

目前,该应用在11个市、90个县(市、区)都已经上线“浙政钉”。在此基础上,各地结合基层监督实际需求,在应用中拓展模块领域。杭州市萧山区在此前已开发应用的全区清廉村社“码上工程”基础上,通过数据建模,对各大领域开展事项各流程进行270余次优化,真正实现“让数据与数据碰撞,让数据与诉求有机结合”,把风险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多跨协同智能监督

 

发现问题是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的“生命线”。“以往基层监督主要依靠信访、日常监督等人工手段,对问题线索开展调查核实,要走访各个部门调取相关信息,不仅花费大量人力,而且监督很难精准。”省纪委省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算力”正代替“人力”实现高效监督,及时发现潜在的基层公权力运行问题。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构建“多跨集成一网二链72个孪生模型”,依托数字化手段,实现监督数据的共享利用。

“一网”指纵向打通省市县乡村5级,横向协同民政、市场监管等20个部门,对接108个数据接口,形成多跨协同大数据监督网;“二链”指打造村社行权监督链,设置25个行权必经环节,实现在线节点管控、全程公开、预警发现、核查处置、移送司法、趋势研判、整改治理、制度重构的闭环管理,并打造群众诉求处置链,实现受理、办理、反馈、评价、监督全程闭环运行。该应用还贯通“基层治理四平台”、农村“三资”等60套业务系统,形成监督数据池,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还原腐败易发多发情节,构建72个监督数字化孪生模型,实现智能碰撞、实时预警。

曾经纷繁复杂,分布在“上下左右”层级、部门的数据、线索,通过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的顶层设计与模型牵引,得以联动碰撞。“通过自动比对、数字碰撞,主动发现问题,并且发现问题的能力更强了、效率更高了。”这位负责人说。

目前,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已在全省22194个村社上线运行,归集村社权力运行关键数据242万条。应用运行近半年来,日均活跃用户29773人,发出预警18000多条,处理444人,追回损失595.06万元,实现了基层行权由线下流转向在线留痕、权力事项由结果公开向全程公开、行权监督由事后监督向实时监督的“三个跃升”。前三季度,全省反映村社干部的检举控告件同比下降46.16%、重复举报件同比下降40.95%、上级纪委下转件同比下降38.01%。

 

基层监督精准闭环

 

今年8月,宁海县黄坛镇后黄村一位村民通过“监督一点通”反映,村里沙园荒山承包项目在平台上没有数据。镇纪委监察办调查后发现,荒山承包已到期,当时的承包金额是每年5万元,因为换届等原因没有及时转租。村干部立即启动第二轮承包招标,按此前租金计算,承包期5年可为该村增加25万元的集体收入。

“监督一点通”是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的一个模块,群众能通过它反映问题,只要点点手机,就可以查看问题处理进度,实现全过程可追踪、结果可评价。纪检监察机关借此对不满意见实时跟踪督办,把群众身边的问题矛盾化解在最小网格。截至10月10日,“监督一点通”已受理群众诉求25348件,对其中群众评价不满意的20件发起督办。

针对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能够归集数据,形成画像,助力精准决策、开展系统治理。今年9月,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纪委书记郑长生刚打开应用系统,就收到涉及莲花镇的92条“禁领人员领取劳务用工补助”红色预警信息。莲花镇纪委立即组建3个调查组,对预警信息进行一一核查,同时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全镇在2020年村社换届选举中时任村干部领取或挂靠其亲属名下违规领取会议误工补贴情况。通过排查,共发现问题144人,清退相关资金7310元,并对相关人员开启问责程序。

从群众反映问题,到全过程监督,再到举一反三、系统整改,浙江通过建设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构建了基层监督的闭环系统。省纪委省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浙江将以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为基础,从村社逐步拓展到对机关、国企、高校等各领域公权力的监督,成熟一个推广一个,不断丰富监督场景和覆盖面,建设起数据高度归集、业务高度集成、监督高度协同、运行高度智能的新型监督机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