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边界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
|||
|
|||
浙闽边界党建联盟成员商议产业合作 叶丽丽
3月3日,福建省松溪县旧县乡六墩村党支部书记潘才正满心欢喜地接过来自浙江的“跨省馈赠”:庆元县竹口镇黄坛村的600株“庆元甜橘柚”苗,在六墩村的大山里扎下了根。 “浙闽两省山水相连、人脉相亲,特别是‘浙闽边界党建联盟’成立以来,两地更是亲上加亲。我们希望能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竹口镇党委书记黄嗣进说。 近年来,黄坛村借“果”而起,总面积5500亩的水干果园区去年实现总产值3600多万元。因地域相近、土壤气候相似,在两地党委的“红线”牵引下,黄坛村与六墩村“联姻结亲”。 近年来,庆元县组建“浙闽边界党建联盟”,构建“党建工作联抓、产业发展联推、生态环境联保、人才队伍联建、综治维稳联防、文体活动联谊”的“六联六促”机制,促成浙闽边界地乡村合作。目前党建联盟覆盖庆元、政和、寿宁、松溪4县13个乡镇。
组织引 党建资源越联越多
走进庆元县龙溪乡党员活动室,书声琅琅。这里正在举行一场读书报告会,浙闽3乡的100余名党员共学浙西南革命精神。党建联盟成立以来,已有20余个基层党组织,近千名党员参与这样的跨省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地域有界,党建无界。”庆元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新民说,要让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贯穿浙闽通道,引领两地群众闯出一条以党建引领发展的新路子。 庆元县龙溪乡和寿宁县下党乡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四下基层”精神内涵,深入挖掘革命老区龙溪乡红色资源,专门建立了“龙溪—下党”干部教育基地,先后有10批次、1000多人次赴基地参加学习培训,两省党员干部在“学、干、比”中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 在互动交流中,“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深入开展。庆元进一步打破传统地域界限,推动建设“一体化”大党建格局,将浙闽边具有特色的党建示范点提档升级,打造了一条海拔1000米、长度100公里的“浙闽边界千米百里党建示范带”。在边界地区探索建立了区域型联合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和活动有效覆盖。 针对边界地区党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边界四地组建了红色服务站,推行开放式、包容性组织生活。流动党员只要凭《流动党员证》就可在浙闽边界服务站内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一项项务实管用的举措,使两地的流动党员变“流入”为“融入”,变“走动”为“走心”。 庆元县黄坛村甜橘柚基地 能人带 振兴路径越走越宽
“羊肚菌是喜湿菌类,保持湿度很重要,对土壤的要求也很高,要特别注意排水性。”开春以来,来自庆元县安南乡的农技专家刘东明过水坑、踩田埂,到政和县岭腰乡实地考察当地土质、水源等生产条件,传授羊肚菌种植技术。 羊肚菌种植是安南乡乡土人才回归项目,占地面积130亩,去年亩产300余斤,总产值200余万元。在边界党建联盟的牵线搭桥,安南乡旺源恒家庭农场“开疆拓土”,流转了岭腰乡农户20多亩土地,跨界推广种植羊肚菌、红托竹荪等珍稀食用菌。 走出去,也要引进来。依托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庆元建立县级乡村振兴讲习所19个、村级讲习所301个,聘请福建籍技能讲师45人,推动专家互派、技能互享、产业共兴。 依托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体系,边界地区产业有机衔接,“党支部引领+党员干部帮扶+农户发展”模式为农民增产增收拓宽了渠道,共同致富初现成效。 针对福建边界乡镇距离县、市和省城较近,市场信息灵敏的优势,庆元县江根乡青田村一手流转土地,成立农民合作社,指导留守村民种植花椰菜等高附加值蔬菜,一手主动对接福建市场,与宁德市生鲜超市签订供货协议,打通销售渠道,村民种植收入达1.5万元以上。 庆元县竹口镇瓦窑山工业园区有员工3000多人,其中福建籍员工占近1/6。庆元县安南乡、隆宫乡竹木制品工业园入驻浙闽竹木加工企业7家,为政和县岭腰乡100余名村民带来就业岗位。看得见、摸得着的“钱袋子”,让两地群众欣喜不已。 政策、市场、信息等各要素交流互动,“田秀才”“土专家”等各类优秀人才交流互访,一系列“跨界”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全面展开。
群众跟 和谐之音越奏越强
“咚咚锵,咚咚锵……”热情洋溢的村民伴着欢快的锣鼓声载歌载舞。去年底,浙闽两省4县十里八村迎春歌会在江根乡杉坑村如约举行。这项活动已开展了五个年头,一首首充满泥土芬芳与乡土气息的村歌,将边界两地群众的心联结在一起。 唱的是歌,传的是情。在浙闽木拱廊桥联合申遗专场文艺汇演中,寿宁县选送的珍稀剧种——“寿宁北路戏”让村民大饱眼福。该节目负责人感慨:“振兴乡村文化,需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 4县13乡山水风光迷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边界党建联盟整合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综合体,将4县13乡的美丽村庄连线成片。 如今,像这样的“跨界”融合,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治安维稳、司法协作等领域。 “以前遇到边界纠纷,久拖不决,两头不停跑,效果甚微……”浙闽边界地区历史上曾因水务管理、资源环境、林权确认等引发较多矛盾冲突。近年来,通过深化“党建+综治维稳”模式,4县13乡组建起6个区域调解委员会,签订《边界地区联防联调协作协议》,搭建平安信息共享平台,边界地区越来越和谐稳定。 庆元县、政和县、松溪县三地法院还结成“友好同盟”,在调查取证、送达、执行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协作,使各类诉讼案件得到快速有效处理。合作以来,成功调解案件47件,“边界”的感情更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