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村里来了“共富合伙人”

2024-03-15 17:0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孙菊红 田一岑

孙菊红  田一岑

 

        “没想到省农博会这么火爆!我们的菌棒很快被抢购一空。”提起农产品销售火爆的场景,来自松阳县三都乡酉田村的“共富合伙人”吴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对松阳农户种植的香茶、菌棒等农产品重新进行产品设计、包装和线上销售,不少像吴杰这样的“共富合伙人”成功带领村民致富。

  乡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浙江多地以新时代“千万工程”为引领,探索乡村振兴“共富合伙人”,通过党建引领,深入挖掘和整合乡村资源,吸引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的企业家、农创客等“合伙”,以“村+共富合伙人”的合作共建模式解锁乡村共同富裕“密码”。

 

“网红”石村小月与壶镇镇岩下村签下“共富约”


发布“招募令” 扩大朋友圈

 

  “你是我们想要寻找的人吗?你身边有运营师和职业经理人吗?”前不久,淳安县发布乡村振兴项目榜单,公开招募运营师、项目职业经理人等第二期“共富合伙人”,参与当地蜜境千岛湖、汪家村农旅观光带等项目,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淳安大地上实现个人价值和发展梦想。

  近年来,浙江各地纷纷“出招”,招募乡村振兴人才,盘活乡村沉睡资源,让更多“养在深闺无人识”的乡村“出圈”,有效推动强村富民、乡村振兴。

  精选示范村。以自然禀赋、文化底蕴、地域特色等为考量标准,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村党组织凝聚力、村民支持发展意愿等要素,通过“乡镇推荐+县级比选”等比拼,精心挑选行政村作为示范村。金华市浦江县岩头镇盘点辖区内特色资源,推出三面环山、景色优美的龙溪村和群峦叠嶂、物阜民丰的群丰村等,招募“共富合伙人”。

  广泛发招募。充分利用“报、网、微、视、端”全媒体矩阵,通过“开展一次恳谈会”“发放一封家乡信”等活动,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丽水市通过市县乡村四级贯通联动,面向全球招募了粉丝超900万的网络达人等为家乡代言,推动乡村快速“出圈”。累计吸引300余名乡村振兴“共富合伙人”,落地250余个农文旅合作项目,涉及投资金额超16亿元。

  设立联络站。创新设立“共富合伙联络站”,定期开展招募、集中签约等活动,并将“共富合伙人”项目的数量、质量和实际成效,纳入乡镇街道年度考核。有的乡村设立“县级初联、乡镇复联、村庄常联”工作机制,与合伙人进行常态化对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逐村定制合伙内容,把关项目效益、规划和进度,实现项目有专人负责、有计划指导、有经费保障、有活动贯穿、有宣传报道、有评价体系。

 

结成“共同体” 放大新优势

 

  去年3月,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浙派好礼”文创产品评选大赛在义乌举办。由缙云县双溪口乡姓潘村与中国流行色协会等“合伙”,根据浓郁轩辕黄帝文化迭代培育的“云洗蓝缙云色旅游伴手礼”,荣获艺术衍生类文创产品金奖。

  沉甸甸的奖项,让乡村尝到了“合伙”的甜头。越来越多的浙江乡村结成共富“共同体”,进一步放大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联建为纽带,系统化、体系化整合资源,以“党建强”带动“产业旺”。近年来,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与周边24个村组成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在党委统筹引领下,公开招募党建领富合伙人、深绿创富合伙人、生态美富合伙人、民生享富合伙人、智治安富合伙人等五类“共富合伙人”,联合开发共同富裕数字化场景,携手推进共享工厂、共富工坊等共富工程,助力共同富裕。

  推进资源联动。乡村资源禀赋各具特色,但因缺乏系统整合,未能实现优势互补。对此,各地乡村探索率先发力,推进资源共享。天台县龙溪乡下辽坑村地处偏远,但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香榧树,村里一棵树龄三四百年的香榧树年产香榧高达1000余公斤。下辽坑村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村企结对,将收购的香榧进行统一炒制、包装,设计成精美的伴手礼,通过电商等平台销售,带动村民增收、企业致富。

  加强文化赋能。多方挖掘历史村落、非遗项目等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有效带动乡村发展。青田县方山乡根头村与繁星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等5名“共富合伙人”充分挖掘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千年稻鱼文化和石文化,谋划推出元宇宙农遗展示馆、田鱼干工坊等项目,还达成了200万元的新消费场景战略合作。

 

擦亮“金名片” 奏响共富曲

 

  “希望在今天的直播经验分享后,能与在座各位‘共富合伙人’有进一步的合作。”去年8月,宁波本土电商直播达人周奇作为“共富讲师”,走进鄞江镇“富”能学院授课,以其拥有百万粉丝账号的“西门町吃在华东”为例,向其他“共富合伙人”分享电商直播心得。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进一步拓宽乡村发展平台、资源、渠道,不少乡村主动“抱团取暖”,通过“政府支持+平台孵化+市场运作”,广泛集聚乡村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引流”“赋能”,走出一条产业和经济发展协同共富的新路子。

  做大资源库。乡村特色资源具有独特性、稀缺性,是乡村发展的核心优势。一些乡村组织动员党员干部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等实际,根据重点型、特色型、产业型等划分,围绕特色产业、闲置房屋、适配项目等,梳理村庄的历史文化、非遗传承、名人古迹等,建立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构建开放共享的“共富资源库”。

  塑造品牌力。以乡情乡恋乡愁为桥梁纽带,主动讲好乡村故事,策划品牌活动。缙云县推出“我到缙云过大年”“我在缙云迎杏花”“我在缙云有片田”“我在缙云有间房”“我到缙云学烧饼”“我到缙云过党日”等系列活动,持续擦亮“我和缙云”活动品牌。为期12天的“我到缙云过大年”活动,就为溶江乡新西坑村吸引游客1万多人次。

  打响擂台赛。为进一步创新合伙方式,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衢州市聚焦“双柚”、油茶、茶叶“三大百亿”农业特色产业,创新实施“共富合伙人”计划。先后开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调研、开展“共富合伙人”培训、评选“十佳共富龙头企业”和“十佳农创客”等活动。2023年累计发布106个行动计划,涉及235个项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