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建设
书写强村富民的高分答卷

2023-07-15 12:3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李庆海 朱海洋

李庆海  朱海洋


浙江素来藏富于民,农民收入已连续38年领跑全国,但村级集体经济却一度是短板所在。直到2016年,浙江尚有近四分之一的村庄年收入不足10万元。

近年来,浙江通过深入实施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打出了“强村公司”“片区组团”“飞地抱团”等强村富民“组合拳”,不断蓄积乡村发展新动能。

2022年,浙江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达8800亿元,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85%以上。


书写强村富民的高分答卷


强村公司风生水起


日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强村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从构建运行体系、监管体系、支持体系3个方面明确了12条具体举措,为强村公司健康发展明确了建设方案和发展路径。

平常考察忙,周末游客热,人气极旺。杭州市余杭区永安村地处杭州西郊,2017年集体经济收入只有28.5万元。成立强村公司后,通过发展农文旅融合,集体经济一飞冲天。2022年,永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500万元。眼下,该村又从一村谋富拓展到辐射带富,与周边村组建了新的强村公司。目前,余杭区有各类强村公司90余家,2022年营收约1.52亿元。区委副书记朱红丹说,2022年,余杭区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660万元,所有村都在100万元以上。2023年,当地计划组建一家区级强村公司,各镇街至少有一家抱团型强村公司。

沉睡资产苏醒“生金”,乡村振兴有了新活力。在浙江,强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乡村,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成为乡村共富的新引擎,奏响了强村富民的新乐章。截至目前,浙江已成立2278家强村公司,入股行政村达11280个,2022年实现总利润21.7亿元,村均分配收益15.4万元。

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表示,强村公司是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有效盘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资产、资金,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接下来,浙江将继续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在发展强村公司时,既扶植做强,又规范做优,推动其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阔步前行。


片区组团方兴未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曾受限于乡村景点有限、产业形态不多等情况,无法满足多元消费需求,客流很难转化为现金流。

2020年3月,余村联动天荒坪镇和银坑、马吉、横路、山河4个村,构筑“1+1+4”抱团发展格局。2022年5月,余村大景区建设正式启动,合力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大景区范围涉及3个乡镇17个行政村,推动整个片区进行高质量开发和管理,实现组团发展。为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余村还向全球发出“英雄帖”,招募合伙人,目前已吸引40多个团队200多名合伙人加盟。如今,在千年银杏树下读书,在大草坪上欣赏乡村音乐会,在动漫体验空间寻找童年记忆……越来越有“趣”、越来越有“味”的项目在各村庄星罗棋布,有效吸引了游客的目光,留住了游客的脚步。

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杨卫东表示,通过片区组团,可以更好形成资源协同;村集体以资源、资产入股,避免了重复建设、投入浪费;项目建成后,农民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可谓一举多得。

眼下在浙江,片区组团奔共富蔚然成风。在闻名遐迩的“浙东唐诗之路”上,浙江20多个县(市、区)的数百个村齐心协力,通过环境的提升、文化的重塑和产业的升级,打造出一个个融合了自然和人文的精品景观,串起了山水与唐诗之“链”,让乡村旅游有了精神内核,成了全域旅游推进工程的典范。

与此同时,浙江以党建联建为引领,为资源整合创造了条件。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党建联建是在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不改变原有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功能形态基础上,推动村社、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金融机构等党组织开展联建,以更好提供资源支撑和促进抱团发展。目前,浙江已形成党建联建实践案例7100多个,成功破解了各村单兵作战、势单力薄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集聚发展。


飞地抱团稳健发展


前不久,由嘉兴桐乡市91个行政村与丽水龙泉市9个行政村共同出资参与建设的“百村抱团项目”——桐乡濮院数字时尚星城,进行了项目投产后的首次分红。按照抱团村每年10%的投资收益,各村拿到了10万元至50万元的分红。

“百村抱团项目”是嘉兴市规模最大的飞地抱团项目,也是浙江首个跨区域百村共富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启动建设,2021年竣工,参与对象除了桐乡30个一般扶持村、54个其他抱团村和濮院镇7个强村外,还有龙泉市“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的9个抱团村。

据介绍,参与项目的100个抱团村,每年可获得分红收益共计2960万元。此次是项目投产后的首次分红,事实上,自2018年该项目投资股金到位以来,龙泉市的9个抱团村已经连续4年收到这份“大红包”了。“每年10万元的分红对我们村的发展帮助很大。”在项目现场拿到分红支票,龙泉市上垟镇供建村党总支书记钟国华十分激动,因为在2018年以前,该村的经营性收入几乎为零,参与“百村抱团项目”后,村里终于有了村庄建设的“第一桶金”。这些年,供建村利用每年分红所得投资了标准厂房、山油茶基地等多个项目,“家产”越来越大,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壮实”。

为了让资源禀赋不足的村同样获得发展机遇,浙江探索出“飞地”抱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一招”——以资源禀赋不足、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为重点,将村级扶持资金和建设用地指标等资源,集中配置到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采取异地共建项目、联合发展物业经济等方式,增强薄弱地区“造血功能”。如此一来,既促进了产业联姻空间,又促进了资源最大化整合、要素最优化配置。

在浙江,“飞地”并非输血型的“一锤子买卖”,而是真正通过彼此间的产业融合、资源整合与要素聚合,从而形成全领域、全社会协作的均衡发展大动脉。截至2022年底,浙江共实施“飞地”抱团项目1055个,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19.62亿元,村均15.38万元。

浙江的目标是,力争到2023年底,全省村集体资产总额超9200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800亿元,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5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