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军民融合发展“探路者” |
|||
|
|||
今日浙江特约记者 张啸松
近年来,湖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指示精神,以机制创新打通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第一道关”,以科技创新激发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第一动力”,以平台创新夯实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第一基础”,初步形成了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军转民 民参军
解放、红旗、新华3家企业曾是湖州著名的省属军工企业,但由于种种原因,曾一度面临经营困难。近年来,湖州市优化政策,鼓励3家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方面继续加大军品研发力度,争取国内外军警市场,通过国际军贸扩大出口;另一方面加大企业资本运作,依托技术实力和富余生产能力,通过投资兼并等手段,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民品体系,形成企业新的增长点,逐步走上工艺相通、技术相近的民品生产轨道。日前,这3家企业强强联合,组建成立省军工集团。 同时,湖州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制定产业指导目录、建立产业园等举措,推动“民企参军”热情持续高涨。先后进入军工生产领域的民营企业,以做军品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苦练企业内功,推动民品生产的提质增效;以做军品的理念、制度、服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民品质量;以做军品的“金字招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加快自主创新,有力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 从2015年起,久立特材公司高薪聘请原总装驻上海军代局军代表,成立军品研发部,依托省级研发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瞄准高精尖军用武器及设备使用的特种管材领域研发,产品技术参数领先于国内其他企业,得到军方多个研发制造单位认可。2017年,该企业投入2.2亿元研发军品专用“包壳管”生产线,投产后实现军品销售收入8亿元。 长兴县、南浔区、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各具特色的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长兴县画溪工业功能区、湖州开发区先后成为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之一。目前,全市已形成了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核电装备、地理信息、军民共用新材料等五大军民融合特色产业。 天能、超威、鼎力机械、高成绿能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军工科研生产,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目前,湖州拥有军民融合产业企业近100家,具有军民融合资质的重点企业有28家,2017年全市军民融合总产值达到近300亿元,效益增幅明显好于面上其他行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建机制 搭平台
2013年以来,依托良好的军地资源,湖州市建立了“五个数据库”:民参军企业培育库、军转民技术库、民参军产品库、军民合作共建项目库、专家咨询库,为军民融合发展夯实了工作基础。随着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湖州市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不断优化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 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全民国防教育体系、纳入党政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纳入部门目标管理责任考核;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个领导小组、一个行动方案、一个扶持政策、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一个年度计划、每年一次推进大会的“六个一”的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军地协同发展和促进军民融合产业赶超发展。 从2017年起,湖州先后出台了《湖州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三五”规划》《湖州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湖州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八条政策》等政策,全面明确了全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目标、行动路径和保障措施等。 在企业培育方面,优先支持市级“军民融合企业培育库”中的入库企业,加大对新取得 “军工四证” 的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军民融合示范企业称号的单位的奖励。 在资金扶持方面,全市在工业发展资金中设立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建立首期10亿元的湖州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在“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中对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重点项目、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等,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 跟着市场需求,对接军地双方,搭建交流平台。湖州市与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研究中心签订《共同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合作方案》,先后成立了研究中心湖州中心、长兴办事处等机构;先后举办了2届军民融合促进大会,定期举办“军工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政产学研促进大会”,组建湖州“军民融合网络信息平台”等,搭建了军民融合需求对接平台,进一步营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浓厚氛围。 强产业 优服务
短短几年间,以蓝箭航天为代表,包括幸福航天、特勤卫星导航等在内的湖州航空航天产业板块已初具雏形。 谈起项目为什么会落户湖州经济开发区,蓝箭航天CEO表示,除了湖州市提供的超过2亿元的军民融合专项综合投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湖州区域制造业基础雄厚,有很成熟的配套产业链,这对火箭制造至关重要。 “蓝箭航天的入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集聚高端技术人才力量。”湖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姚星说。 精准招引才能引来产业链上的“金凤凰”。近年来,湖州重点瞄准军民融合“大、好、高”项目,推进辐射广、技术好的项目落地,并加快产业化。由政府举办的一系列军民融合专题路演,为项目方、人才团队与有明确合作意向的企业搭起了桥梁,推进了军民融合项目引进、落地。 近三年,金洲军民融合产业园、大型飞艇制造及旋翼机总装交付中心等一批高质量的军民融合项目先后落户湖州,目前,湖州市的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金属新材、特色纺织等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涉及军品超100项。 为了给引进落户的外来项目、有意“参军”的本地企业打造优质的服务链,湖州以研究中心湖州中心为依托,定期发布军队科技和项目研发需求目录、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同时,支持军民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技术成果相互转化、科研条件共建共享、科技信息服务,围绕重点合作领域,多层次、多形式举办军地科技人员、企业家专项培训,加大军队和国防军工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 “作为革命老区、驻军要地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近年来,湖州的军民融合发展经历了由浅及深、由小到大的变化,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配套正促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湖州市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荫说。 |
|||